书籍 游猎惨剧的封面

游猎惨剧

[俄]契诃夫

出版时间

2019-03-31

ISBN

978752020470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一个关于爱的围猎和美的毁灭的“惨剧”

★★★★★一个出人意料、颠覆你既有印象的契诃夫

★★★★★比侦探小说鼻祖阿瑟·柯南·道尔的创作还要早,探问人性更具深度

★★★★★契诃夫唯一长篇小说,国内首次出版单行本

《游猎惨剧》是契诃夫在1884—1885年间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的奥尔迦是守林人斯克沃尔佐夫的女儿,她19岁,漂亮自然,生气蓬勃,天性也比较开朗奔放,由于穷困和向往所谓“上流人”的生活,嫁给了伯爵的管家乌尔别宁。乌尔别宁是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50岁的丧偶男人。来伯爵家做客的侦讯官卡梅谢夫对此段婚姻大为不平。由于他的闯入,奥尔迦的感情很快就倾向于这位青年侦讯官,他成了这位青年侦讯官的情人。不久,为奥尔迦的美貌所倾倒的伯爵,也利用他的地位和财富,对奥尔迦进行追逐。于是,奥尔迦陷入了丈夫、伯爵、侦讯官三个男人的游猎之网。最后,奥尔迦在三个男人的围追堵截中被不明不白地谋杀了,法院判管家乌尔别宁为凶手,但真正的凶手却逍遥法外,他就是本小说的主人公侦讯官卡梅谢夫。卡梅谢夫作为奥尔迦的原情夫,看到奥尔迦又成了伯爵的情妇,出于嫉妒而把她杀死,并利用自己侦讯官的有利条件,刻意制造冤案,为此还杀害了知情者——仆人库兹玛。小说中,卡梅谢夫以这个真实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小说投稿至杂志编辑部,此桩冤案终于由审稿编辑点破道出,并制造了文本中最后一个对峙性的矛盾高潮。

★★★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真实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游猎惨剧》等。

★★★译者:汝龙(1916-1991),曾用名汝及人,江苏苏州人。1938至1949年先后在四川、江苏等地担任中学英文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无锡中国文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州东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53年曾在上海平明出版社编辑部工作。1936年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译著有高尔基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人间》,库普林的《亚玛》,托尔斯泰的《复活》,以及《契诃夫文集》《契诃夫小说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用户评论
契诃夫写的推理小说,作中作,就是契诃夫自己作注作得太多余了。据说是契诃夫唯一的长篇,想想这个超前的诡计还挺符合契诃夫擅长写人物的特点的。
如果当侦探小说看,能得两星,但这是契诃夫,从契诃夫的角度来说,值得四星。 现实主义文学和类型小说的区别在于:前者重于批判,后者重于类型情节。这本小说还是在描写与嘲讽人的迷茫、无耻、卑劣。所以,尽管这本小说的侦探部分从第一眼就能看出凶手,但还是不能否定契诃夫对俄国农村贵族,农民,小市民、小官员生活描写与批判的价值。
不愧是契科夫,把一段多角恋命案写得缠绵悱恻,人物性格饱满,即使全员恶人,但也都有血有肉,仿佛就是身边的你我他
契诃夫还能写犯罪小说,有趣。不知道情节还没被推动到高潮就可以猜到凶手的犯罪小说算不算好。 “关于美的毁灭、庸俗化、破坏”。
作为侦探小说,前半部分地展开实在是冗长,后面则略嫌轻浮和幼稚,细节把握并不到位。但契诃夫之所以是契诃夫就在于书中真正动人的是乌尔别宁而不是红姑娘。
契诃夫的犯罪小说,结尾对于生活的抒情沉甸甸溢满了我的心怀……敬告读者千万不要看豆瓣书目上的简介!!直接把凶手名字写出来了啊喂!!这是人干事嘛!可恶!
在严肃文学中寻求推理反转是否搞错了什么? 》错了。这本书直到75%才出现第一个死者,前述内容几乎都是一个乡村法官与他的贵族朋友仿佛永无止境的放浪、充斥着金钱、酒、女人。女人!爱他的女人被他抛弃了,然后他又被他爱的女人所抛弃,直到惨剧发生,一切都变了。(但是这个自私的人真的懂什么是爱吗?) 》没错。这本书,如果认同其为犯罪小说(事实上文中确实提到了犯罪小说的概念),那么其所涉及到的trick则比阿加莎某名作还要早,即使他的plot是那么冗长,手法又是那么稚嫩,但他甚至使用了作中作,甚至在结局开了个恶劣的玩笑。 如题,该如何去评价这部小说?算了,生活自会消化一切。
故事很简单,像我这种脑袋瓜子都可以预想到结局,不过大师的魅力是在语言上的描写,原来是可以这样表达的!!!
尽管没探讨明白,但探讨了。因为契诃夫是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