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的封面

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马良怀

出版时间

2018-01-31

ISBN

9787520314138

评分

★★★★★

标签

人文

书籍介绍

本书试图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探讨“魏晋风度”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因此在对“魏晋风度”的论说之先,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作一次粗略的勾画。

目录
导论
上编崩溃篇
第一章异端学说发难
第二章自然灾异作祟
第三章儒家经学途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个人认为,本书论点的中心部分在最后的【余论】部分。自鸦片战争以降,华夏文明的传统实际上是再次崩溃了,而且更为彻底。魏晋南北朝时,尽管汉代儒家经学的思想理论已经受到质疑,但并没有外来思想能与之相峙,士大夫仍然有时间徐徐于传统经典中发展新的思想权威,最终确立了宋明理学的地位。到了近代,理学价值体系崩溃的同时,欧洲文艺复兴以降的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已经完整地摆在知识分子面前,华夏文明传统没有了自我修正的时间窗口,中国社会就已经被裹挟着进入近现代。这种崩溃,是否还有机会进行自我调整,殊难逆料,至少我个人并不看好。
个人对这类透着一股线性史观+进化论味道的论述不是很感冒。作者虽然引的史料不少,但基本是根据自己的理论来引史料,而不是基于史料来下论断。例如作者言之凿凿地认为天人感应理论随着汉朝的灭亡而崩溃,但是我没有看到时人抛弃天人感应理论的直接证据,有的只是作者自言自语般的解说;而将魏晋玄学和两汉经学割裂开来,却与宋明理学联系起来,这样的看法始终无法让我接受。
导论最后对“魏晋风度”的定义是:魏晋时代的士大夫在权威思想的崩溃与重建过程中的精神上的迷惘与困惑的外在表现。全书就围绕着“崩溃”与“重建”两个关键词分为上下两篇,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两次变革”说和四种模式说。“权威思想”作为定义的核心概念,作者在余论中给予了解释。全书整体的体系就是由天人感应神学向理学的转变,是一次由宇宙观向人的本体论,由世俗世界向精神世界,由外在的行为规范——“礼”向内在的伦理道德——“理”的巨大转折。书还算比较通俗易懂。
写得很浅。其实晋人讲到底就是一种大院儿人,大院儿人的典型性格特征就讲十句话里你捡一句听听就算了,保险点还要再打个八折。没有家族网络分析的情况下讲晋人基本都是瞎讲一气,更何况绝大多数引文还都是刘义庆幕府里搞出来的同人( PS 夸余论的我真无语了,,,晋人引领风骚的那一批人和今天的文人能是一个概念吗😅 人家那是标准权贵阶层食利皇亲,救救了,作者是河殇一代人难免有些时代局限,难道你们也有吗🆘
“权威思想”是构建整个社会的价值、信仰、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当这套深埋于心的价值体系坍塌,必然要导致人们精神上的迷惑和混乱,从而陷入不堪忍受的痛苦之中。而在经历迷茫崩溃长久的过程中,如影随形的是巨大的焦虑,“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最大焦虑,因此人们总是千方百计要排除这种焦虑。”而消除焦虑的主要方式,是身体力行的打破与放纵。而后,方是随之而至的必然——对重建的思考和探索。
条分缕析,脉络清晰,可读性强,很受启发,一些以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现在大概了解了一点。算是第一次看偏学术的书,还真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啊
余论部分是点睛之笔,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关切。东汉末年至隋唐,是先秦百家争鸣后又一次千年未有之变局,权威思想的崩溃与重建,像极了鸦片战争后这一百多年。从荣辱观的提出,到24字的大力推广,无不体现官方对于重建权威思想的努力。但正如本书所言,权威思想必须是神圣的、超验的、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这显然不可能完全由官方来提出,而应当是由官方协助知识分子来建立。于是我们只好期待,何晏等人经历的高平陵之变那样的事情最好别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