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史诗之城的封面

史诗之城

[美]库沙那瓦•乔杜里(Kushanava Choudhury)

出版时间

2020-03-31

ISBN

9787520349482

评分

★★★★★

标签

游记

目录
001 · 序章 所谓“中年危机
001 · 第一章 雨伞公园
019 · 第二章 求租奇遇
039 · 第三章 尼姆塔拉
071 · 第四章 天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首先,非常佩服,作者有如此浓烈的乡愁,而且还回去了,其次,更佩服的是他的配偶——德巴,本来也没有在加尔各答生活过,此时的新德里也远比这前殖民地首府要强百倍。加尔各答的街头,百年没有什么变动,完全不需要去勾勒深处的记忆,一眼即可呈现今日昨日,也可看到明日。不得不说,英属时候的印度,以及孟加拉邦等,繁荣过,但贫富差距始终存在,白人是过客,高种姓有选择,留下的只能是低种姓。比起之前台湾作家谢旺霖《走河》,更加走近了恒河之中这一史诗之城“加尔各答”,可能就这样走下去了。
22岁从普林斯顿毕业之后,没有选择投行、咨询顾问的精英人生,而是怀揣做点什么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情怀,回到破败老旧的加尔各答,成为一名报社记者,拿着每月不足两百美元的工资,每天处理停水停电的琐碎小事,整夜失眠,一度陷入精神危机。在耶鲁念完博士之后,却再一次回到加尔各答,和祖祖辈辈生活着的故乡的过去和现在,和运河对岸窝棚区的贫民,和城市的各个角落建立起深度连结。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称得上是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的答案是在有公众和陌生人存在的场合建立起一个世界来,作者也提供了精英话语之外的一种可能性。“只知道输赢的人生是很可怜的,年轻人不要把自己放进那种贫瘠的评价体系。”
看完它,我也想给自己的家乡写一封温柔情书
加尔各答完全担得起“史诗”二字,因其历史本身就是一段移民史。这样的城市会让你看到,人类是如何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停迁徙,又是如何与迁徙带来的乡愁共生共存的。 要说这本书有什么特别,那便是它由移民又归乡的年轻人所写,为自己的城市所写,书中境遇几乎是每一个离开家乡去外地寻求更好发展的当代人的境遇。客观来讲,文化相对弱势群体的历史往往由文化强势群体去言说去定义,但他们自己又怎样看待那些历史,怎样审视所处城市的变迁呢?我想,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去书写自己看到的以及理解的,属于自己的城市志。(这样讲好像有点沉重,但事实上这本书写得相当有趣,加尔各答的街头可谓惊喜连连。
虽然生活无非就是流水账 然而写作还可以多一点凝练 如果只是简单记录自己的日常 倒不如手持摄影机拍成梨视频有趣 这么厚的书 做成简装 阅读握感十分差 不建议去过加尔各答的人看 更不建议没去过加尔各答的人看 另外 这类非专业非历史非社科非文学的个人口水文真谈不上翻译
不知道“史诗”在哪里。很多地方比较散,跳来跳去的,没有一个主题,就是作者自己的日记。跟《孟买》有一定差距
作者的太太太不容易了。书还可以,但是装订得很靠外,又厚,翻看起来非常吃力。如果能平摊开就好了。
如果连自己长大的地方都不去了解,走遍世界又如何呢。
刘墉看多了,关于印度的书有了更多的气味触感。至于作者讲印度美食“别提多美味了”,只有一笑。他写家人没有深度,关于不诚实的地产中介写的比较鲜活。关于政治家报写的颠三倒四。 作者身为印度裔,他活的很懵懂。对于他的婚姻状况,也很难产生同情。还不如尖刻一点儿,不然情感上既没有共鸣,也没有痛切。 写作高中水平,耶鲁毕业反复提。 “火化后舍利和肚脐会被取出,因为肚脐是经过火化后,唯一能留存下来的器官” “西多女神,我该搭配什么一起咽下这白米饭呢?西多女神说,那么便就着你的饥饿一起下咽吧” “根据印度教传统,在家中安装厕所,被认为是不洁的这些家庭主妇,往往要等到深夜才可以到外面去方便” “为了防止有人在自家房子的墙壁撒尿,几乎每一座房子的墙壁都画着壁画。上面主题大多数是民族领袖、著名诗人肖像
序章就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