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们的生态化的封面

我们的生态化

温铁军

出版时间

2020-09-30

ISBN

9787520716604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本书收录的这些案例,主要由作者带领的乡建团队和科研团队,在亲自参与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乡村建设实践和调研中整理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折射出中国朝向包容性发展的战略转型就体现在基层农村的干部群众和下乡青年人的努力奋斗之中,与之有关的宏观政策演变前后时间跨度将近二十年——从1999年中国主要决策者提出以人为本,到2005年新农村建设,2007年提出生态文明,再到2013年确立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17年强调乡村振兴,都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传承复兴的整体努力。

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GWY学位WY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民政部、国家林业草原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多个GJJ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国家、多个省部级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GWY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YX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张兰英,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毕业后任教北京大学。后留学菲律宾,1992年获得菲律宾大学菲律宾语语言学硕士、1997年获得亚洲管理学院发展管理硕士。自1990年代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和公益事业中多年...

(展开全部)

目录
序 新时代乡建20年需要真实叙事
前言 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第一章 那些年,那些事儿——新三岔建设纪事
第二章 顺平案例
第三章 阳澄湖畔的青澄岁月——昆山乡村建设案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读的拖拖拉拉,拖拉到什么程度,题目都记错了,不过还是慢慢读完了,最大的感受就是书里的案例都很难,不仅仅是金钱、精力的投入很大,时间都以年计算,但是并没有歌功颂德,最后都会有思考,也都把失败的缺点写了出来,看案例的时候我会考虑现在的网络和物流更便利了,会不会对这些社会实验带来一些便利。加油,中国生态化。
乡村建设很难,还不到时间。
温公是赤脚走路的,只是这本案例实录的受众太窄,不是真正的乡建者,真的不适合阅读。
虽然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适合大范围推广的模式,但总要有人努力做各种尝试。
全书提供了十一个案例,现在的乡建探索还得靠理想主义者,农村的发展还是需要第三产业的创新,比如金融,生态农业,但也让我们看到垃圾分类在乡村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打着温铁军的招牌了
“如果更多细节和田野笔记可能感觉更好” 真就把这样的书只是当书来读了是吗?这么多活生生的案例,真想了解细节,哪个不能去网上搜搜,甚至实地去调研一下。 实践得出的认识,让一群“理论专家”挑三拣四的批评,不禁让人愤懑
温铁军老师再三强调的,不要让对乡建的书写停留在“好人好事儿”层面,而是要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这样才能为后来者提供真正的帮助。几个案例看下来确实如此,小打小闹式的乡建也许只需要几个心怀大爱的理想主义者就够了,但若想把乡建事业做大做广,让更多的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受益,需要的是科学的方法、专业的人才和必要的资金。如果二十年的乡建史还不能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新道路,历史的价值就没有发挥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