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幽默、轻松、有趣的古代历史知识盘点,启发兴趣。比如“商代就有了愤怒的小鸟?古代有哪些器物像是穿越的?”“荀子和李清照:古代的吐槽大王”“古代七夕不是晒情人,而是晒被子”等。
2. 探究熟悉古诗文背后的故事,开启新视角。比如“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是因为他母亲掉井里了?” “晏子使楚的晏婴与孔子的关系并不好?”等。
3.辨析似是而非的历史常识,正本清源。比如“三皇五帝”不是八个人?历史上有三个老子?“老子是如何成为太上老君的?”等。
4.挑战典型的错误认知,探究历史的真相。历史上并没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烽火实际上是汉代才有的!项羽后或许没有死在乌江?
5.图文并茂,包含彩色插图,轻松阅读。
本书上辑主要以读者熟悉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为考察对象,探究那些被我们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隐藏起来的秘密。我们受过的历史教育常是总其大概,往往前因后果不完备,多种说法只取其一,这实际上很容易产生“错觉”:历史上只有这样一种情况,或者历史情况本就是这样的。本书通过综述传世文献,结合新出土材料,推敲历史的细节,打破历史的“错觉”。读罢此书,你可能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原来古代就有这些器物;原来古代有与今日相似的行为方式;原来他们是同时代的,我原来记的居然是错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某个人物印象的“反转”,等等。 本书下辑主要以大家熟悉的古诗文以及经典名著为考察对象,把这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像破案一样,解开文章中的“暗语”,看看其背后隐藏着怎样一种历史事件。通过知人论世打破断章取义带来的历史“错觉”,你可能会有“居然是这样”的感慨:这篇文章的背景居然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这些历史事件居然都有联系,这些人物居然都有关系,这些作品中看似是历史的居然不是历史,看似不是历史的居然真的是历史,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某个作品的主题习以为常的说法产生“质疑”,等等。
赵运涛,1988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讲师,中文学院文学系主任。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文史知识》《新亚论丛》(香港)《励耘学刊》《广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出版《点读唐传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2万字)等著作。在《中国艺术报》《北京晚报》(文史版)开辟撰写传统文化知识的专栏,目前已发表近五十篇。担任“桃李国学苑”“章黄国学”等公众号撰稿人,主要负责国学杂谈部分,文章被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今讯网、新民网、腾讯儒学等网站以及各级日报等刊物广泛转载。目前在学校为本科生开设的《中国文学与文化》《论语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博物学》,《论语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博物学》被学校评为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