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金斯伯格访谈录:RBG给未来世代的声音的封面

金斯伯格访谈录:RBG给未来世代的声音

(美)杰弗里·罗森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21328875

评分

★★★★★

标签

5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金斯伯格大法官亲手修订的思想传记+老友访谈,一本直击美国司法之书,一段女性披荆斩棘之旅

★覆盖金斯伯格法律生涯的代表性案件,以及那些塑造了美国文化历史的平权案件

★继热销书《异见时刻》之后,解读金斯伯格的重磅著作。

★中文版新增200余条注释助读者轻松跨越专业门槛

★新京报文化客厅、界面文化、晶报·深港书评等媒体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杰弗里·罗森与金斯伯格两 位老友持续近二十年的对话,金斯伯格在此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一位大法官眼中的时代议题:

法律应该为少数群体做些什么,两性平等在司法案件中推进了多远,最高法院如何应对党派政治的趋势等等,也谈论友情、生活与爱。

对话既呈现出金斯伯格在具体案件中追求平等、正义的深思熟虑,也还原了法袍之下的这位女性,她时而严肃时而风趣,真诚而意志坚定,对生活充满热情

名人推荐

想象一下你跟金斯伯格大法官一起喝咖啡,聊聊法律、最高法院、婚姻、家庭、音乐、得意与失败。如果这看起来不太可能发生,杰弗里·罗森的这本书则是上佳的替代物。

——琳达•格林豪斯,《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作者

金斯伯格是美国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是开创式的辩护律师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这本迷人的书聚焦于案件与意见背后的这个人,她的幽默、温暖和远见卓识在这本书里随处可见。

——安妮特•戈登-里德,普利策奖得主

目录
引言
一 她的标志性案例
二 两性平等的婚姻
三 罗伊案
四 《人权法案》与平等保护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案例看不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体验,我其实并不介意在文后附上每个案子的基本介绍。社交媒体对meme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标签化了RBG,看了书看了纪录片能更好地理解她眼中的女权主义/平权主义,以及她对推动改革的做法和主旨,她母亲教她摒弃有害的情绪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好好学。
佩服最高法院大法官们的同事情谊,针锋相对却又彼此敬服。尤其是金斯伯格和斯卡利亚大法官“相爱相杀”的情谊,用金斯伯格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同,我们一体”,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法律的敬畏。
深浅得宜的一本书,喜欢看故事的人能看到金斯伯格的人生故事,婚姻与职场上的趣事。而对喜欢硬核读物的人来说,这又可以是一本夯实的社科书,塑造美国文化史的那些平权案件,其来龙去脉、庭辩焦点、判案思路都交代的明明白白。特别是对案件背景的注释解读,太给力了。
7.2分。
访谈录的形式很好读,搭配金斯伯格的传记一起看,是很不错的补充。尤其欣赏金斯伯格的专注、自律、克制和格局,她对自己之于最高法院的定位和作用、对法律之于社会的意义都有极为清醒的认知。最喜欢的是书中她的一句话:“异议是说给未来时代听的。”
金奶奶👵
斯伯格深信,异议的价值就在于劝告子孙后代去纠正他们所感受到的不公。“异议是说给未来世代听的,”她在2002年如此告诉NPR记者尼娜·托滕伯格,“最伟大的异议最终会成为法庭的意见,随着时间推移,其中的观点也会逐渐成为主流观点。所以异见者的希望就在于:他们不是写给今天,而是写给明天。” 金斯伯格一直坚信一点,那就是只有当男女在育儿方面承担起同等的责任时,他们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她早在1972年就写道:“不同于生育,养育孩子并不涉及某一性别独有的身体特征。” 金斯伯格:我认为男人和女人肩并肩,共同努力,这样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就像我不认为男性是一个更优越的性别一样,我也不认为女性是一个更优越的性别。我认为我们已经开始利用起各行各业的所有人的才华,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拒人于门外,这很好。
幸运地在极度anxiety&political depression中读到这本书,短暂地从炸毛兔子的状态中恢复。RBG的坚定、克制和做事的决心像一口深潭,表面不激越但下有涌动的暗流。在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时间,她讲述自己关于性别平等和司法克制理念的法学实践,一些技术细节(比如罗伊案中最高法院采取一步到位的扩大化导致的backlash)相当有趣又重要,即使仅作为一个metoo运动的参与者也值得一读。关于法律应当强调性别的相似还是差异之处,RBG的愿景是前者(她认为后者是“隔离但平等”时期种族政策的翻版),但指出即使形式上的平等也受无意识偏见的阻挠,因此“偏向女性的决定性因素不过是确保了对非歧视原则的切实遵守”——一个绝好的异议值得记录下来。
不了解案例的情况下读起来有点干
任何时候,当一个女人被置于一种让她感觉低人一等的从属境地时,她就应该控诉,而不应该害怕。如果自由的精神在人们心中消亡,那么也没有任何法院能够让它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