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议程的封面

议程

[法]埃里克·维亚尔

出版时间

2019-05-01

ISBN

978752170181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30年代,德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历史转折。在这段充满挑战和冲突的时期,无数人物和事件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命运。《议程》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索这段被忽视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过去的教训和现实的挑战。
作者简介
埃里克·维亚尔,龚古尔文学奖得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融合了小说家细腻的笔触和历史学家的深刻洞察,曾环游多国,其经历为他的作品注入了独特的全球视角。维亚尔的作品多次获奖,包括发现奖、弗朗茨·黑塞尔文学奖等。他的写作被《纽约书评》誉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被《华尔街日报》形容为一场激动人心的“旅行”。
推荐理由
《议程》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历史篇章,深入剖析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政治、社会和历史文化变迁,揭示了纳粹政权崛起背后的复杂因素。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对于历史爱好者、政治学研究者以及对德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深度的好书。
适合哪些人读
对20世纪30年代德国历史、欧洲政治史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爱好者
政治学、社会学专业学生
希望了解德国社会变迁及其对现代世界影响的人士。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本以为是讲二战中德国垄断企业怎样支持纳粹和最后逃脱惩罚的书,没想到更多的是道德和情绪的表露,失望。书中太多形容词和主观臆测、判断,对德军和德国要人的贬低更是莫名奇妙,一只无能的军队最终打下大半个欧洲?
最近在翻译一本书相关的章节,本想拿这本书作为参考,印证一下某些细节,结果被作者的叙述风格完全吸引住了。文笔很有感染力,对材料的选取和心理描写非常风格化,几次会议和会面的气氛渲染恰到好处,比如许士尼格与希特勒的会面,把我看回忆录时流水账般的对话摘取了重点,进行了适当发挥之后,一场经典的对手戏就此诞生。一本薄薄的小书承载着多少信息量,正如同书中的克虏伯看见了多少死者的鬼魂……
很好读。虚实之间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诸位 有时荒谬得让人难以置信。参加会议的工业巨头 商业帝国还是千秋万世。
这本书很有趣,从1933年沙赫特帮纳粹找工业集团要钱开始,写到吞并奥地利,然后以克虏伯拒绝赔偿结束。写法很新奇,主题其实很传统,还是工业巨头和战争的关系。但传统不等于错误,就像作者说的,“人不会两次掉进同一个坑,但人跌倒总是同一个方式。”这句话既是总结历史,其实也是为自己辩护。
一下子把你从“1934年德国对奥地利进行了入侵”这样一句干巴巴的历史书上的话,拉进秘密谈判的会议室里,拉进无休无止的宴会中,拉进等待中的焦急的人群里。太过精薄最后进入群像有一些意犹未尽,但是那种切切实实的代入和历史的健忘,让人觉得阴冷不散
战争如何被策动
一次极有趣的阅读经验,翻译绝佳。。。
一天读完,觉得不太对劲的地方看了一下法语原文。翻译和编辑方面的瑕疵本不想多说,因为每本书都会有瑕疵,只是这么被看重的作品(2017年龚古尔文学奖),这么薄的一本书,还要出译名不统一的错(156页的莱奥保罗•比安和159页的利奥波德•比安),就不应该了。
这本书用了简单叙事的手法,通过几个关键转折点的小故事,再现了希特勒纳粹是如何攻占奥地利的。许士格尼的无力抵抗,民众的麻木,让奥地利彻底沦为德国的仆人。奥地利与德国同宗同源,查理曼大帝统一后,一直都是一个国家。都是日尔曼人,说德语,哪怕希特勒都是奥地利人,后来当上了德国的元首。 最大的灾难通常是挪着小碎步宣告自己的到来,一开始,德国的寡头慷慨相助,在这个有利可图的战争里,眼里只有利益。当德国虚张声势的入侵奥地利时,民众热烈欢迎,令人费解。同时欧洲各国(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大历史是一场表演,回头看时,是多么令人费解。然而,真正的资本家不会受到任何惩罚,Krupp家族在集中营里可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在支持者失败的时候可以花费很小的代价“补偿”受害者,还能顺势获得声誉。
写了个啥啊。。。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