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未来战争:科技与全球新型冲突的封面

未来战争:科技与全球新型冲突

[美] 罗伯特·H. 拉蒂夫

出版时间

2019-06-01

ISBN

9787521703016

评分

★★★★★
书籍介绍
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时代,科技的力量让未来战争的面貌焕然一新。 技术改变了战争的维度:战争不止发生在两军对垒的前线,不仅仅是双方士兵血肉之躯的碰撞;它也发生在全球互联网、跨国贸易和科研领域,将后方的编程人员、金融专家、私企雇员卷入其中。 技术改变了战争的效率:*式的无人机、远程导弹被投放战场,全面提升杀戮的速度;元计算和大数据被实际用于监测,让军队应对威胁时更加得心应手;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代替士兵进行判断,将作战失误的风险降至极低。 但技术也让军方、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面临挑战:战争波及领域日益扩大,平民的安全与隐私由谁来保证?计算机取代人类进行决策,负责执行指令的将士是否承担道德责任?面对日新月异的致命性武器,国家领导人如何在军备竞赛和安全防卫的需求间平衡取舍? 美国前空军少将罗伯特·拉蒂夫,以多年国防情报工作的一手经验,在世界各国不断追寻科技强国强军的今天,重新审视技术变革对全球战场的塑造影响,也为人性和道德的危机发出警告。 罗伯特·H. 拉蒂夫(Robert H. Latiff),前美国空军少将,现执教于圣母大学,从事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相关的研究。 拉蒂夫早年以工程学博士学位加入美国空军,从事新式隐形战机的材料研究,后进驻五角大楼,参与“星球大战”计划。他曾主持一系列情报、监测与侦察活动,为美国国家侦察局、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项目服务。 2006年结束服役后,继续向政府、企业和大学等机构提供有关高新技术的咨询建议。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战争的新面貌
第二章 一路走来的发展
第三章 未来战争对战士的影响
第四章 社会与军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相比于这种空喊口号,结构上就只是正文再展开重述引言的作品,让公众了解一些成体系的干货才是更重要的,不论是军工体系本身,还是作者所提到的逻辑问题——由于前者在书中蜻蜓点水到近乎缺位,后者在此也呈现出一种圆滑的虚伪感。以后要加大警惕,不要再找这种程度的水字数科普了。
68 补充了对军事这一空白领域的些许知识,对它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些了解,以后看到与此相关的论题,也会再次回想起本书的内容。
原来只是一个8万字的小册子,本来以为会讲很多关于未来战争的技术,结果很大的篇幅落脚在战争伦理上。如果真的可以按照伦理学和理性的指导去规划的话,那么应该就不会有战争可言,如果能够参照电影《天空之眼》,那么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对于战争伦理的推崇。书中关于社会与军队的部分让我感到新颖,如作者所说,社会和民众对于军队的了解越少,对于战争的发动也就越无所谓,这一点或许可以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得到更形象的体会。
前后行文两张皮,第一部分止于《科学美国人》综述水平。
题目虽然是《未来战争》,但讲的内容却是作者在书末致谢中说的“战争和技术以及它们造成的道德伦理难题”。
战争的形式在演变,信息战,经济战已经更多的被运用,新冠病毒是不是德堡意外泄露的生物战武器?科技在战争中的决定意义越来越重,把人变成机器,或者把机器赋予人的能力,这些”进步”的技术应该从伦理层面去考虑。甚至当民众和操纵战争的人,都只能从镜头里面了解的时候,这样降低残酷感的信息获取渠道有可能让真正会变得更容易接纳...当生命变成数字,围观的和高高在上的人却在高谈阔论,这样的世界想想就可怕...
“如果我们仍迟迟不就迥异于前的新武器开展辩论并禁止它们的使用,那么一旦这类武器系统失去控制,恐怕就再也无法回到从前。这可不是狂想和科幻小说。我们说的是把有缺陷或无法破解的软件植入几十亿个装置里造成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是使暴力变得过于容易的远程武器,是用基因手段专门为作战培养的战士,还有可能不为人知也无法控制的病菌。使用我描述过的所有先进技术开展的军备竞赛将与以前的军备竞赛完全不同,它对道德伦理的影响令人不寒而栗。”
对美国军事现状的反思,对未来借助高科技手段战争的合理设想,从军人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背后支撑他们的道德体系(没什么感想,入门科普读物,涨了很多见识)
阅于南京先锋书店之五台山总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