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认知工具的封面

认知工具

[英] 塞西莉亚·海耶斯

出版时间

2021-04-01

ISBN

9787521706000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本书延续了《自私的基因》的理论,对人类认知和思维的进化进行了探索。 人和其他动物在大脑上的差别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能理解物质世界的运作方式,对他人感同身受,了解、阅读和讲述过去,对未来展开想象?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进化论者和神经生物学家一直在讨论这些问题。而被当今社会广泛接受的一个解释就是:人类有独特的认知本能。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天生就具备复杂的机制,可以进行因果推理、心智解读、模仿和使用语言。 塞西莉亚·海耶斯同意,人类有出色的认知工具,但在她的理论框架里,这些认知工具并非是嵌在基因中的本能,而是在童年期由社会互动构建。认知工具是文化进化而非遗传进化的产物。人类新生儿的大脑与刚出生的黑猩猩的大脑差异甚微,只不过人类更友善,会被不同的事物吸引,并且学习和记忆能力也胜过黑猩猩。这些微小的差异一旦进入人类文化环境中,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它们让我们能从周围的社会中获取独特的人类思维方式。 正如《认知工具》一书阐明的,从出生起,人类具有可塑性的大脑便能通过文化习得思考的内容和思考的工具。 [英]塞西莉亚·海耶斯(Cecilia Heyes),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理论生命科学高级研究员,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进化,尤其关注社会认知(模仿)。海耶斯还是伦敦大学学院的荣誉教授,获得过英国心理学会颁发的认知领域奖项。
目录
导论
第1章 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
逻辑地理学
为何是现在?
小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或许因写作,或许因翻译,这本书很“难读”,不过作者的论证和观点,很有见地、价值和启发。推荐先读读托i马塞洛的《人类沟通的起源》等和《脑的阅读》。
很“难”读
人与外部世界、感知与运动都存在不能仅凭个体逾越的鸿沟,于是认知工具构成“磨”来处理经验知识的“谷”,这些工具是需要在社会互动中运行的模仿、心智解读和语言。(这书看着就像是100多年前的库利写的
部分概念解释不够,引用文献比较多,相当专业的书
啥玩意
翻译翻得让人看不懂….
一、“利用直觉数据建模的扶手椅学科就是逊啦” 二、遗传保真度未必有很高的要求,这取决于选择的精度和功能简并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