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的封面

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

马国川

出版时间

2020-02-01

ISBN

9787521713855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1912年,随着明治天皇去世、大正天皇登基,日本开始出现宽松的社会环境,民主主义运动高涨,实现了普选制和政党内阁制。另一方面,军部和右翼势力暗流涌动,最终在1936年酿成了“二二六事件”。从那时起,日本迅速滑向法西斯主义,先是侵略中国,而后向英美宣战,结果不但给世界造成灾难,日本自身也几乎被战争毁灭。本书通过描写1912—1945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勾画了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如何走向战争的历程,也分析了日本走上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一书的续集,这两本书完整地呈现了近代日本帝国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故事。日本走向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对于认识日本、认识后发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今天的中国也仍然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马国川,《财经》杂志主笔、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秘书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已出版《大碰撞》、《我与八十年代》、《没有皇帝的中国》、《重启改革议程》(吴敬琏、马国川合著)、《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看中国》、《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等作品。 《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作品,被评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重启改革议程》荣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2016年出版英文版;《看中国》2017年出版韩文版。
目录
前言 读日本,问国运
第一编 改造
日本之春:第一次护宪运动
泽柳事件:教授对大学校长说“不”
阿部守太郎暗杀事件:日本的自制力渐将消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谁买谁上当
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的失敗,日本經歷了崛起到自殺式戰敗的過程,本書把部分責任歸於知識份子,但是在專制強權的政治環境下,在極度膨脹的民族自信中,極右派和軍國主義份子以自己的性命換取智士的鮮血和生命,知識份子們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書中一個個串起歷史進程的人物構成本書的主線,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歷史環境中大概了解了日本走向戰敗的過程,專制、民族主義、狂妄自大、媒體管制、軍人當道、自以為是的想要代表亞洲、強烈的反英美、壓制日共...,足以讓每一位當代的人驚醒,希望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國民福祉為要,借鑑這段歷史,防止歷史重演!
看日本,想中国。防止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上台,防止义和团运动重演,防止走上昭和之路,要大步迈向大正民主。
管中窥豹之作。通过阐述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来说明背后的意义,揭示作者对“日本帝国毁灭之谜”的答案。读起来比较轻松,但对这个“日本帝国毁灭”谜题的答案,私以为作者回答得还不够清晰和到位。对认识日本近代史,也只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国内自由派学者写的反思日本帝国毁灭教训的书。核心主旨是批判后发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特别抨击了大部分日本左翼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主动为帝国侵略扩张唱赞歌的惊人转向。不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但是此书写了一些国内不知名的旧日本帝国的重要人物,极当时的思想政治斗争。对了解那段历史的全貌有所裨益。
通俗易懂,故事性较强,看了一下午
书中借助一些列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梳理了日本从1912到1945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也可以说是军国主义的发展脉络。其中有几条比较重要的点,一是日宪兵成立“特高”加强对思想的管控,导致一些异见者被监视或羁押。二是宣传的作用,从遍及城乡的广播中民众只能听到一种声音,那就是“大日本主义”。三是知识分子的不作为,更有甚者是“转向”,很少有知识分子敢于对军国主义说“不”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小何才露尖尖角」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994552/article/details/124504619
传统的标签写法,新闻大事记的资料摘抄,看个热闹而没有看出所以然和必然。 日本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为什么出现军国主义没讲透。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纺织和陶瓷这两大中国传统出口行业,国家扶植,靠这两项和白银矿产,积累了财富,而中国失去了出口市场,还进口鸦片使得白银外流,不断失血。 工业化(纺织和陶瓷)和教育的普及,自然带来原有依附领主的农民成为自由民,自然要求争取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城市居民的增加自然会带来体制的改革。为转换阶级矛盾自然转向民族主义,东亚的集体主义文化,让日本走向军国主义。
学术性很弱,只能说是一本逻辑框架很欠缺的科普读物。另外作者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观点也较为浅薄。并且我认为全文没有回应书名,日本帝国的毁灭之谜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