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了不起的古希腊的封面

了不起的古希腊

王冬妮

出版时间

2020-05-01

ISBN

9787521714340

评分

★★★★★
书籍介绍
公元前3100年—前1600年的克里特文明和公元前1600年—前1100年的迈锡尼文明,共同开启了古希腊的高光时刻。自此,文明步履不停。阿喀琉斯的愤怒、奥德修斯的归乡、赫克托的死去,谱写了《荷马史诗》的千古绝唱。走过诡谲的神话时代,城邦时代翩然而至。雅典的民主之路、斯巴达的军事高峰不可企及。两次希波战争的艰苦胜利,还有至今依然无法绕过的戏剧、诗歌和哲学成就,了不起的古希腊从此登顶。跳脱诙谐、酸爽热辣的语言,时常引发灵魂一问的串讲,还有对历史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深度思考,一部有着侠义情怀的古希腊史徐徐展开。 王冬妮,八零后,出生在上海,先后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师从国际著名古典学家伊恩·莫里斯教授(Ian Morris,《西方将要主宰多久》作者),并在斯坦福大学古典系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经济史。现居德国从事自由写作。 作者自述:我的生命由一连串复杂又反常的轨迹交织而成。比如在肃穆的冬日晚上,我会想着衣着体面地去最古老的歌剧院听歌剧。到了热辣的夏天,我会蹦完迪后蹲在路边肆无忌惮地吃烧烤。作为一个古代史专业出身的人,我看过的小资文学和理论批判绝对比同行多。私下研究历史时,我也一样天马行空,跳脱随性。至于我这样一个天赋不高努力不够的人,如何前脚混进伯克利读本科,后脚杀进斯坦福读博士,也真是一桩千古奇案。我想撒手锏只有一样:拒绝竞争,错位发展。这招实践起来就是跟英国人讲华夏文明,跟美国人谈欧洲历史,跟德国文献学家讨论美食,跟意大利考古工作者畅聊啤酒——屡试不爽。 这本书也和我一样,生气蓬勃,跳跃着,沸腾着,看似复杂多面却又浑然天成,虽没练就独门绝技,却胜在做自己。为了她的出世,连平时迷信无为养生的我都情愿大耗元气,目的只有一个:用新奇的视角,灵动的语言,带着文学的柔美、史书的磅薄和对当今社会的思考,将古希腊的了不起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你。
目录
引言
引子
第1章 上古演义
传奇之初
一统天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建议作者直接开G众号,想怎么用梗就怎么用,何必嚯嚯纸书呢。“希腊大妈” “死老太婆” “老子”出自博士笔下,不违和啊?
有幸先睹为快,为数不多的本土年轻的古典学专家,俏皮的语言和凝重的历史相得益彰,对神话传说人物和诗人剧作家们的内心分析让人生出无限怜悯。除了叙事的精巧节奏,整本书最精彩的是作者从古希腊原文翻译过来的五十处引文,比如普里阿摩斯请求阿喀琉斯归还儿子尸体时说“想想你的父王,他与我都已是花甲之年,去日无多。但当他得知你还活着时,至少还有一丝欣慰”,接着二人竟一同哭泣,令人潸然泪下。埃斯库罗斯描写阿伽门农家族惨剧的痛苦之感:“甚至在沉睡的梦中,无法抹去的伤痛/依然缓缓流淌,一滴又一滴,滴在心头。直到/在漫无尽头的绝望中,我们不顾声嘶力竭的呐喊,神灵用不可思议的恩典/将智慧的灵光/强行埋入魂魄的深处。”还有萨福的告白:“爱欲之神将我的心掏空:有如狂风吹打荒岭,有如大树连根拔起。”这样的诗歌让人不能安宁……
没发评分... 感觉作者想法是好,但是度太过了... 这种类型我觉得写得最好的是维尔南给自己小孙子讲神话的故事的那本《宇宙、神话、人》
自己本身对古希腊史感兴趣,却几乎没怎么了解过,这本书很适合作为入门书籍。因为她简笔画的勾勒,能很快让你了解那段几千年前的历史,从开天辟地开始,完完全全整整齐齐。作者轻松的言语之下,是扎实的学养和严肃的观点——对于我们这个农业文明而言,面对海洋的古希腊确实是比我们轻松快乐自信多了,作者在一开篇,就借助对两种文明中神明的对比,寥寥几句表明自己的洞见——希腊的神和希腊的人一样,不是用三纲五常世袭罔替来规范秩序,而是以力量的平衡来互相牵制,这种看上去很脆弱的平衡,却是西方世界社会稳定一直得以维系到现在的“碳纤维”。对我而言无欲无求太苦闷,但作为华夏儿女的一员,我的DNA恐怕是无可变改,所以,不如来读读这本轻松的书,看看那个比我们更古老的海洋文明,是如何嘻嘻哈哈的走到现在源远流长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博士王冬妮酸爽热辣讲述古希腊高光史:奇葩的神、有趣的人、一展文明的高光时刻!
科普读物,公众号文风,适合对古希腊毫无了解的人,在雅典旅游的途中对着地名人名读完了。故事讲得很简单,能让人迅速掌握一部分知识,这是优点。缺点也很多,比如作者给人名随意取缩写就让人很迷惑,伊利亚斯就伊利亚斯,非要叫他离斯,导致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时常叫错名字。
作者语言幽默风趣,十分适合想读希腊史的小白。作者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讲起,为了方便读者,作者对人名有简化和汉化,这个见仁见智。之后惯例就是雅典和斯巴达,希波战争,古希腊的诗歌、悲剧和哲学
使用了“糙化”手法。把奥德修斯简化为奥德,阿奇里斯简化为离斯这些确实挺干扰阅读的,不过名字本来也是代号。把《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文本分析以及两次希波战争的脉络讲得挺清楚,也讲出了个人观点和情怀。但是这又是对文本的伤害(我觉得),荷马史诗里原本的多义性被简化成动画线条了。关于希腊文物艺术部分,不算特别准确到位但是虚虚一讲也没有大错。其实不适合“一张白纸好画画”的读者,而是对古希腊有一些认知已经有了判断能力的读者,可以自取所需。整体来说,厚书读薄,薄书读厚是解读书的功德。
应该更名为:古希腊的那些事。作者是古典学博士,对希腊文化应该是有深入研究,用类似明朝那些事的戏谑手法重新描述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还是挺有趣的,文章短小精悍,可读性很强。
讲的东西太浅薄,而且只说了古希腊三成不到的东西,连快餐读物都算不上。作者还自作聪明地简写人物名字,更让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