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未来好企业的封面

未来好企业

朱睿

出版时间

2020-04-01

ISBN

9787521715682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企业的出现被称作“人类伟大的成就”,企业创造财富、带动就业、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技术和社会文化。但如果企业只追求利益,则容易造成公司短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环境破坏、资源掠夺等。那么,一个既能创造财富满足自身发展,又能创造符合人类理想生活环境、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好企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本书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企业不是一个个的孤岛,而是存在于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与人文、社会、文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未来,一个“好企业”需要有利他的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主义,有社会价值影响力,只有这样具有“共益”理念的企业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继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通过长年对企业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企业共益实践三部曲”的理论框架,并且精选了不同行业的经典案例,系统阐述了企业如何结合行业的特性和自身的核心能力去实践社会价值。

本书对中国目前“好企业”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做好一家企业并不容易,但这还只是开始。社会问题的规模化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研究机构、媒体等多方协同合作,从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平等、包容的社会。

名人推荐:

人的自我中包含了一种超越自我的能量,越是伟大的创造越需激发出这种能量。此书正是要引出中国“好企业”在生存、创利、发展过程中的超越性能量—一种通古今之变迁,赞天地之化育,行各业之共益的大能量。

——陈越光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一个“好企业”应该不仅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还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这本书教你如何成为未来“好企业”。

——马蔚华 招商银行前行长

面对企业如何兼顾商业目的和社会责任的现实困惑,朱睿教授提出的“共益”理念及实践很有启发性。期待更多企业主动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驱动的“好企业”。

——何刚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财经》杂志主编

商业文明时代来临,传统的竞争机制、市场规律正在受到严重挑战。社会是取得利益的基础。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将被要求与社会整体利益达成共识;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需要牺牲短期或者部分利益去寻求共存,参与活力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此书以翔实的案例阐述了商业与社会运行规则正在发生的变化,朱睿教授提出的“共益”理念将启发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以期对企业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赵冠军 《公益时报》总编辑

编辑推荐:

中国通过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进入了弯道超车的快速发展轨道,但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方向逐渐迷失在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中,各行各业充满了浮躁和泡沫,独角兽企业屡屡出现欺诈和作假等现象。是时候重新定义“好企业”了。

本书探讨了未来“好企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同时将自身核心能力与公益实践相结合,在社会痛点处发现商业机会,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和企业调研,作者总结出了“企业共益实践三部曲”的理论框架,详细分析华为、腾讯、阿里、乌镇、星巴克、海底捞、矢崎、黑暗中对话等公司践行公益的实际案例,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模板,更有效地践行公益,解决更多社会问题,服务社会大众,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朱睿。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研究中心、品牌研究中心主任,EMBA项目学术主任。加入长江商学院之前,曾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系主任,以及加拿大国家研究教授。2003年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商业管理博士并辅修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科学、品牌管理和社会创新。

李梦军。日本中央大学管理学博士,长江商学院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参与撰写商业案例百余篇,研究领域包括:企业战略、企业间关系、商业模式创新、社会创新等。曾多次将中国管理书籍介绍至日本并翻译出版。

目录
目录
推荐序 企业的社会角色
自序
第一章 什么是好企业
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算是案例集,但是“共益”的内核,以及共益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似乎没有太多涉及到。这个反倒是吸引更多企业加入的重要因素
世间万物皆相互助力、共益
“好企业”需要一个新定义、需要一批好榜样。然鹅觉得书中的定义和例子都还不足够。。
还可以,里面的实践案例可以看一看
可能是我格局不够大,这书看着没头没尾的。大量的案例堆叠,大量的自说自话,大量不可复制的模式,让这本书的存在很尴尬。你说他是商业指导类的吧,他的模式不可复制且无法落地,你说他是理论类的吧,里面80%都在说案例和如何实施。商业向善本是长江非常推崇的一种模式,让企业家肩负起社会责任,回馈社会。但是公益项目中需要大量的人、财、物,这又是利润为先的企业不可实现的,因此企业公益动力的核心必须是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前提下,给企业赋能,产生经济价值,其实就是变相的激励相容,让企业出于自利动机,做出社会需要的选择。如果这本书再版,我建议作者们在重新梳理一下全文的框架,补充一些理论和可复制可落地的案例。空中楼阁再美,他也需要夯实的地基做依托。
啥玩意儿啊…
捧臭脚做到这种程度,也是难得了。这如果也是知识分子的话,简直是知识分子的悲哀。所谓的书,明显可以看出拼凑的痕迹。读300页,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哪些内容是作者摘录的,哪些内容是作者自己写的。作者自己写的那些,不论是文笔还是逻辑,甚至道德,都堪称3个字”:不要脸。
案例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