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战争中没有女性的封面

战争中没有女性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时间

2021-08-01

ISBN

9787521717808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有超过一百万女性参战。她们是15-30岁的年轻女孩,却担任起被视为“男人的岗位”的职责,她们是医生、狙击手、坦克手步兵、冲锋枪手……本书是一本二战时苏联女兵和女性医护人员等的回忆录。她们眼里的战争,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视角,也是从未有过的冲击和震撼。

阿列克谢耶维奇历经几十年,辗转在前苏联的辽阔大地上,亲访上千事件一线经历者,查阅各方文件资料,耗费心血整理而成的苏联口述史系列——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

【编辑推荐】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非虚构经典之作,二战中苏联女兵、女性医护人员等的回忆录——被忽略已久的女性视角的战争。

★这些伟大的女性,与男人一样亲历了残酷的战争,却有着自己的感知与韧性,她们的回忆,将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

★这是历史洪流中她们自己的故事,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战争中没有女性》《锌皮娃娃兵》《最后的见证者》:

★三个苏联的历史片段,三种个人视角:二战中的苏联女兵;入侵阿富汗的苏军;卫国战争时期失去父母和童年的儿童——他们自己的“战争故事”和他们眼中的“历史”。

★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重磅作品,重量级译者,《战争中没有女性》《锌皮娃娃兵》《最后的见证者:101位在战争中失去童年的孩子》完整翻译!

★ 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人自己讲述的个人血泪悲欢故事。

★ 作者作品被译成35种语言,全球畅销300 万。

★ 阿列克谢耶维奇曾获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等多国重量级奖项!

★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之后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新时代俄语文学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传统。

————————————————————————

【媒体和名人推荐】

★“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书目》杂志

★“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德国媒体

★“她实际上是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政治音律的长篇忏悔录,小人物在其中亲身讲述自己的命运,从小历史中构建出大历史。”

——吕宁思(《二手时间》《战争中没有女性》译者,凤凰卫视咨询台执行总编辑)

★ 阿列克谢耶维奇把世界看作是“个人的声音和日常细节的拼贴”。她的书不是事件的地图,而是参与其中的人的性格和情感的地图。她意识到,人们很少从女性的角度讲述战争,让她感兴趣的不是英雄主义故事,而是“渺小的伟人”。女人们向她倾诉她们的回忆,不仅仅是叙述,而是重新想象。

——《卫报》

★她的复调写作,成为我们时代里苦难与勇气的一座纪念碑。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

“女人的战争记忆就是按照自身情感张力和痛苦,而呈现的最强采光性能。女性的战争远比男性的战争更加恐怖……她们记住的是另一些事情,另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但女人能够看到男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阿列克谢耶维奇

目录
“我不想去回忆……”
“再长长吧,姑娘……你们还嫩呢”
“只有我一人回到妈妈身边……”
“我们的楼里有两场战争……”
“电话听筒可射不出子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到这本书的人是痛苦的,没读到这本书的人也是痛苦的…”
战争世界中有太多让人难以想象的,在书中总是越来越多地向我展开这种真实,一面是被强行隐藏于地下的个人真实,还有一面是充满时代精神的整体真实。其中有整段整段令人激荡和心碎的片段,这些女战士们的每个眼神、手势、鲜活蓬勃的生命力都在漫天炮火和重重的危险阻滞中犹如夕光下的祷词,神圣的、苍凉的、又掷地响亮。
普通人关于战争的故事。 姑娘们和战争只隔了一次征兵报名和一次远行,她们分布于各个兵种,从狙击手到护士,生与死都在她们身上流动。 但我不是很认同译者读后感的观点,如何定义女性?如果用温柔等特质定义,那么战争改变了女性,战争里没有女性;如果只从生理角度看,女性从未缺席战争。 事实上,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女性的身影。
“我从前线回来时,头发全白了。我才二十一岁,却像个满头白发的小老太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开始也觉得有点碎片化,排版也不太舒服,很多时候还没进入到讲述者的感情当中就切换到下一位了,但后来想想,这才是真实的拼接起来的战争实录,也能看到每位讲述者的性格特征
我们学的历史是宏观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 但现实从来不是一行冰冷的文字 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生…可悲的是 成败被人铭记 对于苦痛 人们缄默 人们遗忘 然后错误被重复 “死者的遗嘱不是复仇 而是永远不再有” ——可是霸权主义的政客不把人命当命 甚至要所有人为他们的决定付出代价
敌人的炮弹不会因为你是女人而改变方向。愿世界和平
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想,要是大学时候看过这本书,我一定会去参加征兵;完整看完之后又不确定了。不得不承认在看到这本书的标题之前我根本没有考虑到过战争中的女性这个概念,我对战争的意象是整体上的阳刚和惨烈。于是序言就完全震撼了我。曾被要求付出一切的人,又被要求忘却和不准发声,战争当然是不公平的,和平原来也并不都是光明。女性视角的战争充满琐碎、带着性别特色的困难、难以言说的阴暗污秽,好不一样,好值得被所有人都看到。
读这本书期间做了好几天的噩梦,印象很深的是很多人都提到了,她们付出了很多代价,放弃了家庭去投入战争,但战后社会对待女兵的态度却让人心寒。(想到了萧红得生死场中提到的,上战场的女人大多是寡妇。仿佛只有进行自我阉割后的女人才能去战斗。)
读得很痛苦的一本书,战争是残酷的,真的不忍心看完,特别特别细碎,但是又那么真实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