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致命敌人的封面
书籍介绍
传染病是21世纪全球头号威胁,因长期存在且难以察觉,成为全人类的致命敌人。大流行病的暴发,一夜之间改变全球的贸易、工业、旅行和日常生活,我们所关切的不仅是感染率和死亡率的数字,还有疾病对世界经济、政治、人类福祉的次生灾害。 但如今我们对现代大流行病的类型、传播途径、治疗手段和预防方法了解得太少,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给予的关注和投资太少。每当人类战胜一次重大疫情,常将疾病的伤痛和损失抛诸脑后。只有少数科学家在积极准备应对下一次流行病。 作者以美国流行病专家、传染病研究与政策负责人的视野,讲述他在艾滋病、结核病、疟疾、SARS和MERS直至新冠暴发期间40余年的工作经验与个人回忆,让大流行病的全貌走出公卫教科书,走进21世纪的真实社会环境。他不仅解答什么是流行病、如何为致病微生物分类、疾病的传播方式与防治等基础科学常识,也讲述流行病学家作为“疾病侦探”缉捕病毒“真凶”的悬疑故事,尽早救治患者并防患于未然。 书中以精彩推演预言了当前全球传染病肆虐的图景,什么是阻碍我们应对重大疫情的现实因素?疫苗研发因为周期漫长而半途而废,人们习惯相信疫苗有害或无效的谣言,患者和医生因恐惧而滥用抗生素,在部分地区,由于饮食需求和传统习俗,人们无力阻止病毒的动物宿主扩散疾病…… 迈克尔·T.奥斯特霍姆(Michael T. Osterholm)美国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顾问。拜登-哈里斯团队最新聘任新冠疫情特别顾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席位教授,公共卫生管理系首席教授,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CIDRAP)主任,创始人之一。他在24年来服务于明尼苏达州卫生部门、美国疾控中心;40年间对艾滋病、结核病、蚊虫病、流感、埃博拉、SARS、MERS等全球重大疫情进行研究与防治。他是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他的两本科普著作,《活生生的恐怖》(2001年)和《致命敌人》(2017年)均为《纽约时报》榜单图书。 马克·奥尔沙克(Mark Olshaker)美国作家、编剧。本书执笔者,曾与前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合著多部悬疑小说,代表作包括大卫·芬奇执导剧集《心灵猎人》(MindHunter)的原作小说,担任制片的系列纪录片曾获艾美奖。
目录
献给
2020年新版序言
2017年原序
第1章 黑天鹅与红色预警
第2章 公共卫生年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写得太好了。第一次理解了流行病学专家的工作。从一线故事开始写起来,帮助我们理解了背后的专业、机制、决策和政策。
2017年就出了第一版,里面许多观点在COVID-19依然肆虐的当下堪称预言之书。无奈科学家的深刻洞见敌不过商业利益至上和政治角逐。其中有一章中除了Z国和M国之外,其他国家的名字都能光明正大的印出来,这就有点黑色不幽默了。不过,未来人类因为细菌的耐药性或者因大流感而灭亡,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作者是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专家,读完感觉不寒而栗,生存太难了!也读的心有戚戚焉,和我风险管理的工作有很多共同点
抗生素的滥用,病菌的耐药性增强,人与野生动物的频繁接触,人群的集聚,生活条件的不卫生,都是促成大流行病的要素,疫苗是滞后的,也就导致开发动力不足。不肯定的没有利益的计划,是很难得到资金施行,也就没有预防和准备,才会在一次又一次流行病面前重蹈覆辙。
19年新冠第一次爆发的时候利用封锁在家的时间看了不少公卫、流行病学和人畜共患病科普,所以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读这本书会不会跟我读过的内容重复性太高、导致浪费时间,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有几个地方作者讲得特别好:①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研究在概念上的差异;②看似细微却有趣的病例比如高吸收性棉条导致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生牛奶导致的腹泻;③跟公卫紧密联系的地缘政治问题、宏观经济问题(公地悲剧)和心理问题(抗生素限制与医生对于患者可能死亡的恐惧)④用于实验室研究的重组病毒被意外释放导致的公卫危机⑤公卫专家的前瞻性预防测试(比如撒农药)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出境⑥为啥疫苗只能提前准备,有钱也没法加快生产;目前国际普遍流感疫苗制造水平严重落后病毒变异带来的实际需求。非常有助于理解新冠疫情控制举措的必要性。
比较全面的讨论了传染病防治的现状。不过作者的呼吁显然没有生效。
在分析传染病这方面真的客观又精准了…但是把美国当作公共卫生的领导者忽视其他国家的能动性了…
非常不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