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帝国与蛮族:从罗马到欧洲的干年史的封面

帝国与蛮族:从罗马到欧洲的干年史

[英]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

出版时间

2020-12-01

ISBN

9787521722420

评分

★★★★★
书籍介绍
今天的欧洲,国家间互动频繁,生活方式大致相近,人口在各地流动,移民改变着所到之处,自己也被周遭改变。这样的格局,其实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 现代欧洲的起源,要追溯到一场千年大转型。1世纪初,亚欧大陆西部划分为两个世界。一边是拥有职业军队、银行、哲学、文学乃至垃圾收集系统的罗马帝国,地中海是它的中心;另一边是农业技术落后、几乎无人识文断字的蛮族欧洲,主导它的是讲日耳曼语的族群。而到了11世纪,在从大西洋延伸到乌拉尔山的广阔区域内,地中海的霸权早已失落,蛮族欧洲不再“野蛮”,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合成了一个欧洲。 其间的一千年里,匈人帝国横空出世又骤然衰落,西罗马陨落,法兰克人建起了头一个基地在欧洲北部的帝国,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使东罗马沦为地区性势力……随着一个个帝国的起落,讲日耳曼语的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游牧的匈人、阿瓦尔人、马扎尔人,跨海而来的维京人,取代日耳曼人统治中欧和东欧的斯拉夫人在欧洲大地上来来往往。这些移民觊觎帝国的财富,也恐惧帝国的暴力,他们沿着陆路、海路、河道网,或是拖家带口寻找新的家园,或是组成小型战队劫掠,或是贩卖奴隶、毛皮取利。 从罗马到欧洲,这是个移民改变世界的故事。一千年的迁徙终结了罗马帝国主导的秩序,罗马人眼中的蛮族重绘了亚欧大陆西部的人文地理和政治版图,在帝国与蛮族的角力中,现代欧洲的雏形逐渐浮现。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伦敦国王学院中世纪史教授,曾执教于伦敦大学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他研究古典时代晚期、中世纪早期欧洲史30余年,尤其关注被罗马人视为蛮族的群体,从这类群体的迁徙、帝国边缘与核心地带的互动出发,提出了诸多学术创见。除“罗马史诗三部曲”外,希瑟还著有《罗马复兴:查士丁尼时代的战争与帝国》《从迁徙时期到7世纪的西哥特人:民族志视角》《4世纪的政治、哲学与帝国》《哥特人》等书。他的作品被翻译为西班牙语、德语、波兰语、意大利语、中文等多种文字,具有国际影响力。 希瑟擅长在学术界与大众、历史与当下间建立联系,这方面尤为突出的代表作是“罗马史诗三部曲”(《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帝国与蛮族:从罗马到欧洲的千年史》)。三部著作融分析于叙事,多角度呈现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的千年欧洲史,既是汇集半个世纪学术成果的扎实作品,也是历史写作的高峰。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移民和蛮族
欧洲的居民
关于人口迁移的大讨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材料实在匮乏,云遮雾绕,许多论断都不必下。
三本裡面覺得最「水」的一本。主要以考古資料解釋一些關於在”第一個千年”的各種族群遷移的現象,但其實中心論述用篇論文的篇幅估計也能說完。我想,對一般讀者來說,書中大部分都是很無趣的。
极有启发性。希瑟通过比较研究法,重构了公元头千年“蛮族”迁徙的原因与影响,驳斥了对“人口迁徙”学说的污名化诋毁。同时,他强调这种迁徙行为背后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提出正是罗马帝国的富庶、边疆地区的兴旺发达和“胡萝布加大棒”式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蛮族自公元一世纪之后的一次又一次迁徙并带来了其自身的毁灭,同时匈人的西迁也是撬动帝国衰亡的杠杆,大量的“蛮族”被裹挟到阿提拉帝国中,多瑙河中部的政治局势翻天覆地,日耳曼势力被几近连根拔起,为后来的斯拉夫人崛起埋下伏笔。可以说,这段历史是整个欧洲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尤其是在罗马帝国毁灭后整个欧洲的政治重心北移,成为日后近现代欧洲的雏形。希瑟所提出的上述论点非常有意思,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对只是想知道是什么的读者来说太难了。另,和欧亚大陆东方大国的历史也是个对照。
作者给出了一个相当宏大的模型,主要是所涉及的很多问题的史料都极端缺乏。多亏了作者能挖出各种那么零碎的信息,然后结合了大量现代的移民相关的社会学研究和考古学的结果。此外就是作者比较现实和温和,提出的观点也比较折衷,这是很大的优点,过于极端的观点一般而言总是偏颇的。翻译质量不是很好,有明显的误译。至于很多短评里面抱怨的关于拜占庭和伊斯兰世界的说法,说句实话,我觉得这不算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书的核心主题关系也不大,大可没必要纠结这个问题…
基于罗马史的移民问题研究,枯燥。
概括就一句:地主(罗马)与周围几十个穷邻居,地主太有钱,穷邻居天天就像打秋风,结果地主没有扛住,余粮被吃完了,田产被这些穷邻居瓜分了,穷邻居们又开始火并群殴,结果就是剩下几个有实力的穷邻居日耳曼人、哥特人、法兰克人、匈人、斯拉夫人、维京人。穷邻居们打劫致富之后,又开始学习地主的仪式感,并且又加了基督教,结果就成了欧洲!
若以庖丁解牛譬拟之,本书之雄不在庖丁、不在牛,而在解。作者以考古学文化为案板,以历史学(包括语言学)族群为钩子,将“古代晚期欧洲蛮族”一把摊开,剖成三块。其精在日耳曼,其腱在斯拉夫,其尾在维京。刀名“信息场域”,一刀划下,曰“财富梯度”;一刀划下,曰“政治真空与压力”。作者旨在破除历史学界和读者心中的“塔西陀《日耳曼尼亚》”想象和近代民族主义想象,罗马晚期的辩证更优于中世纪早期,有表里说尽之感。对公元500年之前的哥特人和550年-650年的斯拉夫人的迁徙最为精要。征引的现代的卢旺达民族大迁徙和近代的布尔人移民眼光独到,惜哉没有和近代美洲移民结合起来。蛮族史力作。9.0。
早期欧洲移民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