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的封面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

[日] 草间弥生

出版时间

2021-01-01

ISBN

9787521722994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目录
插图
前言
第一章 1957—1966
草率的启程
纽约活地狱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除了一些艺术家必有得自负,总归是叹为观止的人生。非常赞同对无限的追求部分,以及对于草间弥生熟练运用舆论、媒体、商业力量等社会资源去推动性解放的事件印象深刻,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可以这样manipulate并得到想要的结果
#2021001# 草间弥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巡回展出还在持续上演,身为全球身价最高的在世艺术家,她被《泰晤士报》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 200 名艺术家”,在所有外界赋予的诸多“天才式”的标签里,她只接受“精神病艺术家”的称呼。在精神病院四十多年的岁月里,她从未间断过创作,画画、写书、雕塑、时装设计、商业合作……俨然跨界达人。对于草间来说,作品即本人,也等同于她的个人形象,波点套装、浓妆搭配艳丽假发自成一体,坦露无疑的爱恨情仇、执念反抗都卷入圈圈圆圆“自我消融”的漩涡中。
顶尖艺术家的传奇一生。作为普通人患有精神类疾病是很不幸的,作为画家她感受到的是另一个幻觉世界。她一方面忍受着痛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了艺术创作之中。本可以作为资产阶级大小姐悠闲的活着,却为了梦想远渡重洋,过着吃剩菜叶的生活。一个人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而活,便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草间弥生为艺术而生,也是艺术给了她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这世上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人生,幸运的人除了具备“天才”的特质,还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决断力、坚忍~
1960年代的纽约真令人向往
这是一本大白话的流水账,仿佛一路直肠子通到底,不过第四章她专门讲述与几位美国艺术家的交往,通过白描能把这些艺术家的形象写得动人,说明老奶奶的文学底子还是深厚的,她大概是故意给全书定调了毫无章法和经营的写法,人家有资本这么任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第五章对日本社会的吐槽,感觉几十年前的日本跟如今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经济已经腾飞,文化却依然保守,对离经叛道的本国艺术家各种打压,对同样离经叛道的西洋当代艺术家却予以追捧,“艺术领域至今还处于一个被外国殖民的状态”。这种双标,跟我前几天在微博批评的某位中国学者何其相似乃尔哇(嘲讽他自己看不懂的中国当代艺术是在“放弃治疗”,对东京奥运会上演的小众日本艺术却倍加赞赏),包括“被殖民”一词咱和老奶奶也用到一块儿去了!
好疯,好强。灵的灵的!
草间弥生关于性压抑的看法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不谋而合,但更为激进。她走在了时代的尖口,在美国反战情绪高涨和“垮掉的一代”方兴未艾之际成为“嬉皮士教母”,波普艺术的先驱。我佩服她的才华,她的确为美国乃至世界的性解放,尤其是同性恋群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性解放并不意味着欲望的放纵,打破成见也并不是滥交
真诚且有力,毫无顾忌地袒露着那些常人感到羞耻的野心、狂妄、精神障碍,对他人、祖国的不屑与讽刺,以及对自身艺术近乎宗教式的崇拜。接受草间弥生的文字和艺术作品都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草间弥生拥有强大的艺术直觉和独创性,她的无数波点从画布蔓延到桌子、地板,再画到人体上,无形无尽,如同一张无限的网,将自己淹没于表现物之中,始终处于神秘与象征的中间世界,消融了自我、他者和宇宙的一切。她罕见地以恐惧和情结作为直接表现对象,解体与积累,增殖与分离,犹如菌丝繁殖,不断去制造成千上万的可怕形状和压迫意象——性器官和通心粉,甚至睡在它们中间,来超越自己的原生恐惧。她自由自傲、野心旺盛,一生游走于现实与幻觉的边缘,「仿若一只蝴蝶,为了寻找葬身之地而飞进荒山」。
每日一書《草間彌生的傳記》藝術是相通的,很多人看不懂覺得她的波點圖案很怪異,實際上草間彌生把它看作無限延展的種族、分子,成為生命最基本的元素。因為她身體有神經性適應障礙她不斷余病魔戰鬥,用原點將她的幻覺表現出來,不是有藝術她說她早就放棄了生命。这就是人信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