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遗骨档案——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的封面

遗骨档案——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

李衍蒨

出版时间

2021-02-01

ISBN

978752172695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试图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答案。《遗骨档案》就像一盏明灯,通过法医人类学家的独特视角,照亮了那些被遗忘角落里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每一个骸骨背后都有一段人生,每一段历史都有其价值。这本书不仅揭示了科学的神奇,更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死亡以及我们与他人的联系。
作者简介
李衍蒨,香港人,法医人类学家。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哲学系(学系荣誉生),后在港中大获得人类学文学硕士。她曾在美国迈阿密的验尸房实习,并在英国取得法证学及鉴证科学研究硕士学位,主修法医人类学。期间,她在东帝汶法证科担任顾问,处理无人认领尸体。此外,她还曾在波兰进行生物考古学、法医人类学和法医考古学研究,并在塞浦路斯项目中担任助理顾问。 从2016年开始,李衍蒨定期在媒体上撰写关于法医学和法医人类学的文章。2017年,她在脸书创建了"The Bone Room"(存骨房)页面,用双语分享全球的法医人类学和法证学信息。2019年,她开始在香港电台第一台主持《法医研究所》节目。
推荐理由
《遗骨档案——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一书通过引人入胜的真实案例和深入浅出的专业知识,带领读者探索法医人类学的世界。它不仅揭示了尸体、骸骨中隐藏的故事,还展示了科学在揭示真相中的力量。对于那些对犯罪侦查、生物学、历史或医学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既是一次独特的阅读体验,也是一扇通向理解生死、文化和人性奥秘的窗口。
适合哪些人读
对犯罪侦查和法医学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阅读真实案例和悬疑元素的爱好者
对人类学和社会历史有探索欲望的学生或学者
希望通过理解死亡来更好地珍视生命的个人。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我们研究逝者的过去,也在学习如何更好的活着。
一个“人道主义”的法医人类学者的胡言乱语:一边强调法医人类学的人道,一边对因跨越美墨边界的死者视若无睹…晕,法医人类学的能力非常有限!当然还是有些许“内容”的,可是我在法医学课上都学过勒🙄
內容太水,掛羊頭賣狗肉。100%的內容裡面有90%無關緊要的話。不值得購買,只適合免費看看。
low density. 比《法医报告》逊色一些,无论是对于生死的探讨还是对于案件叙述及知识讲解的详细程度。每章节都要上升到对于死亡和尸体的探讨,但很多章节的思考趋于雷同,感觉paraphrase了很多遍。 引出的具体事件缺乏前因后果推论,只是陈述部分事实。
很多本可以展开的地方都一带而过,仿佛看了,有感觉没看到啥。
7分吧,不如《尸检报告》,没有清晰的主线,干货很多是以知识点呈现,不够框架。可能《遗骨档案》名起得太好了,实际一看,书中的内容更像文章的集合,厚度和整体脉络都欠些。
大爱,硬核法医知识杠杠的~~个人认为比《法医报告》12好看,即有硬核知识又有很鲜明的个人观点。把我对这本书的爱打在公屏上:真像,不能起死回生,但是能让无名逝者的声音被听见,即使跨越了生死界限也决不罢休。
一位法医人类学家向我们讲述历史上一些离奇案件,核心思想是传达对于一股的尊重。它是(骨头)我们身体最后一块拼图,面对它的时候,不要忘记正凝视的是一个“人”,它该受到作为人的尊重。 三星半推荐,也会获得一些奇妙的知识,也会震惊于“缩头术”的残忍,更能跟着作者的脚步读一读遗骨生前的故事。 就阅读体验来说,冲击感不如尸检报告强,一是因为骨头对于人的冲击力远不如新鲜尸体、腐尸来的强烈。我对于这方面的印象也有识骨寻踪、洗冤录等作品,所以新奇感有削弱;二是尸检报告是自传,会有很多经历描述,代入感较强,而遗骨档案更想是一本随笔。
以为会是一个个案例,但确实在听老学究读报告,诉说自己的正义故事一样。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