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美日博弈的封面

美日博弈

[美]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

出版时间

2021-09-09

ISBN

9787521732153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1.美国商务系统前高管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回忆录,亲历者讲述还原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与谈判细节,涉及汽车、高铁、半导体等领域。

2.这本书对当年克林顿政府采取对日贸易约束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形成了目前决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结合当下,阅读这本书也能理解美国为什么会实行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

3.书中就对外贸易实务中,美国相关各方间的信息壁垒、博弈甚或互相拆台的记录,颇有画面感,有利于旁观者厘清对美国内部决策体系的认知。

【内容简介】

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段,是日美经贸关系的转折期——美国从容忍来自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到通过贸易制裁扼制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进而挑战日本的产业政策和市场体制。

这一转变并非美国出于日本在经济总量上追赶的顾虑,而是包括本书作者普雷斯托维茨先生在内的一线谈判官员和美国产业界人士就美国产业所面临的威胁不断发出警示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作者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营商多年,自卡特政府时期即参与美日贸易谈判,历经三届美国政府,深谙日本文化,是深刻理解东亚模式的美国一线贸易官员代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本土,他是有名的知日派,被称为“日本通”;在日本,他则被视为美国对日经贸政策的“鹰派”,《日本经济新闻》甚至在头版称其为“造成日美经贸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

《美日博弈》一书详细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激烈的10年中两国各界就贸易问题的政策和态度变化过程:日本如何一步步在贸易和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美国如何从放任日本的追赶到从协议和制度上约束日本,进而形成目前决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

本书是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一手材料,从汽车、钢铁、飞机到半导体领域,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留下了外人无法了解的细节。

本书英文版甫一出版,即入选当年美国《商业周刊》年度十佳商业书籍;克林顿入主白宫后,便让其财经阁员熟读本书。本书也有助于理解美国时下为什么实行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

目录
【目录】
译者序:不确定的年代
前言
引言:当今大国——日本
第一部分 沉睡的巨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读这本三十多年前(英文版)出版的书,特别应景。 中日之间,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株式会社/财团与央企何其相似,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省厅与部委在政策制定上都有强力的话语权。不同于日本封闭的市场、排斥外资,我国通过招商引资、(部分)开放市场,获得了资本和技术,为近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引擎。 中国不会步入日本经济硬着陆、“失去的三十年”的老路,不过面对美国强硬的对华政策,注定要走有一段坎坷且泥泞的路。但是,只要我们跨过去了,就会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快车道。
日本公司不遗余力地在个人与公司利益间建立认同感。虽然大多数日本人的工作不是正式的终身雇佣制,但这种道德观使得他们努力做到了这一点。职级晋升和薪酬按资历计算,公司有工会。董事会主要由公司内部人员组成,所有高管都是如此。日本人认为美国从外部招聘人员来担任核心高管的做法非常奇怪。他们想知道,这些高管如果没有在自己的家庭中成长,没有从一开始就成为其中的一员,如何能够理解新家庭的思维方式。公司的家族性质是其家长式作风的根源,这也导致其具有某种专制特点。家庭并不民主,日本企业同样如此。日本社会以群体为导向的本质促成了这种权威。没有公司的支持,一个日本人通常很难获得住房抵押贷款;如果没有公司的帮助,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成为高尔夫俱乐部会员是不敢想的。公司给予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作为回报,它需要员工服从
琐碎。可能对中国人没啥意义。美日再博弈,还是一个体系内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谈。而ZM差不多敌我矛盾,无法谈。时过镜迁,美日这两兄弟任然很富很强大,而我们才刚过几天好日子,就又要勒紧裤腰带?改革开放,不是你开放,人家就愿意和你勾兑。站在这个时间点,已经不仅仅是贸易战,脱钩似乎难以避免,前路漫漫,邓公的改革开放还能继续下去么?又要船不翻,还能往前走,日暮徒远?
作为刚刚经历过“中美贸易战”洗礼的中国读者,重温这本30年前的“美日贸易战”来龙去脉的纪实,颇有“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的观感。作为美日技术、贸易争端的美方一线官员,普雷斯托维茨的这本纪实/回忆录极具阅读价值。他告诉我们: 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冲突,充满了误解、夹杂着多重动机、官僚斗争、相互冲突的目标和野心、谬见,以及不断演变的形势,以及最重要的——美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这可比“美国就是要遏制日本崛起”简单粗暴的阴谋论要可信得多。
本书的亮点并不在于那些案例和作者的亲身经历,这书写于1988年,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时效性大打折扣。但是,无视那些繁琐的细节,这书非常有利于1)理解日本政治经济的运作模式,而这些模式,抛开意识形态的不同,大多数都可以折射到现今的中国,比如产业政策,比如政商互动;2)理解美国如何评价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如何看待竞争对手,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这些,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到如今的中美关系。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这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冷静客观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反映出一个国家必要的自省精神。
书名要是再具体一点 应该就没买这本书
本书对美立场倾向性过于明显。作者一直强调美国作为美日博弈中日本产业政策受害者的角色,一反国际关系中的强势美国形象,也许是为了维护美国特殊301条款等一系列对日经贸协议的历史正当性,总感觉作者隐藏了一堆美对日霸道姿态和行为的叙述。当然,作者对美国经济相关机构和日本产业省厅的历史与结构科普相当到位,我对相关的知识很感兴趣。
本书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自辩,美国自由主义已经退回到重商主义了,日本经济在本书完成几年后崩溃。到21世纪,矛头又转向我们中国。
这个从美国人视角写的书,屁股决定脑袋,存在一定偏见是正常的,不过历史上的一些会谈细节倒是值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