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隐谷路的封面

隐谷路

[美]罗伯特·科尔克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21735147

评分

★★★★★
书籍介绍

一个家族希腊悲剧级的苦难

如何让家庭成员走上不同的人生旅途

被摧毁,被改变,被修复……

又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绝佳的机遇

为所有病患家庭点亮希望的微光

·

一段激荡人心的医学探索

一个家庭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

——奥普拉•温弗瑞

·

【内容简介】

在外人看来,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加尔文一家是一个完美的中产家庭:丈夫多恩热情洋溢,是一名自信满满的空军学院军官,妻子咪咪则是来自得克萨斯州一个上层家庭的大家闺秀,他们还有12个可爱的孩子。

但在这种表明的光鲜下,一股这对夫妇无法理解的力量正在涌动。短短十年间,12个孩子中的6个先后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另6个孩子则在恐惧中等待,等待自己成为下一个,等待更多痛苦和伤害的降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癫狂、屈辱和暴力从未饶恕过这个家庭,笼罩在这个家庭之上的也远不止自残和谋杀。基于对所有健在当事人的采访和大量医学档案资料,作者罗伯特·科尔克以饱含同情和悲悯的笔触讲述了精神分裂症吞噬这个家庭的全过程。

在承受无尽苦难的同时,这个特殊的家庭也为探寻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带来了一丝希望。以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为脉络,科尔克在书中梳理并穿插了过去一个世纪医学界有关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观点和争论、这种疾病治疗方法的演变、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的偏见和歧视。从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歧与决裂,到整整一代治疗师将病因归咎于“精神分裂症妈妈”,从理论家们抛弃疾病的概念执着于对其进行颠覆,到医学研究者抽丝剥茧寻找这种疾病的生物学原因,本书都一一做了介绍。《隐谷路》最终把注意力聚焦在几名医学研究者上,讲述了他们以这个特殊的家庭为样本,在过去数十年间为解开精神分裂症之谜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曲折和突破。

·

【编辑推荐】

★ 横扫几乎所有欧美著名媒体2020年度好书书单:《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时代》《泰晤士报》……

★ 力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回忆录《应许之地》,位居《纽约时报》2020年度十佳图书非虚构类榜首

★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20年度最爱图书

★ 美国亚马逊2020年度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创立25年来迄今唯一入选的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不含回忆录)

★ 2021年度美国笔会非虚构文学奖决选作品,2021年度安德鲁·卡内基优秀图书奖入围作品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作序推荐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科普作家、《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仇子龙倾力推荐

·

【媒体、学者推荐】

一部叙事新闻的杰作,也是对同理心的研究。作者罗伯特·科尔克以饱含同情的笔触讲述了加尔文一家的故事,同时也梳理了医学界在诊治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科学进展。——《纽约时报》

必将成为非虚构叙事写作的经典之作。——《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一项杰出的病例研究,一部调查报道的力作。——西尔维娅·娜萨,《美丽心灵:纳什传》作者,普利策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获得者

从当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的易感素质与个体成长过程中各种不良经历磨合的结果。然而,要找到帮助患者解脱“心魔”的路径并消除疾病带给患者的各种折磨,从正常人的角度艰难地去感悟和理解患者那种“疯狂”的感受,有时比努力寻找致病基因更有意义。《隐谷路》对一个高发精神分裂症家庭经历的细致描述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剂良药,我相信它在这方面能达到的效果会远远超出了解这种疾病本身。——李凌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我在儿童医院的工作中接触过与《隐谷路》中故事类似的家庭,但这本书揭示的苦难比我既往了解到的还要深重许多倍。人类的幸福有上限,但苦难深渊的下限深不可测,永远有更惨烈的痛苦让人目不忍视。但直视这样的痛苦是征服它们的必要前提,感谢那些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去直面和征服这些苦难的科学家和医生。那些不幸罹患如此隐疾的人不应该是被社会隔绝、被人类抛弃的怪物,而是亟待拯救的正在忍受大不幸的人。——李清晨,外科医生、科普作家,《心外传奇》作者

精神分裂症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第一种被发现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脑疾病。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也是人类社会对遗传与基因爱恨交加的世纪。从一开始对基因的无比崇拜,到纳粹灭亡后所有人都对导致疾病的遗传因素讳莫如深,现代医学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隐谷路》提供了一份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绝佳资料,一个被疾病困扰的大家族。在逐渐揭开精神分裂症神秘面纱的同时,医生也发现了各种药物,可以逐渐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痛苦。人类也许暂时还无法治愈精神分裂症,但无数医生和科学家的孜孜探索终将使人类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目录
推荐序
序言
加尔文一家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勇敢面对给自己造成伤害的源头真的很厉害,所以我很佩服琳塞,尽管我更可能是玛格丽特。 这本书很令人惊喜,我原以为读它的过程很揪心,买了好久一直没敢翻开,但是真正读起来,叙事详实平淡,娓娓道来,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只是读完后劲有点大
通俗易懂又感人至深,有些疾病终身都无法治愈,有些药物看似缓解了症状同时实际是戕害生命的毒药,有些家人是一生都想逃离的阴影又是治愈心灵的良药,也许在每个小径分岔的花园,都隐藏着一把钥匙,对于病人来说需要穿透层层迷雾,对于医生来说需要的远大于在光亮处寻找。
2.3读得我脑仁疼,我本以为是虚构,但这并不是虚构的,是真实发生过的。对于这个家庭发生的种种故事感到震惊,精神分裂症家庭和医学研究这两条线让人感到绝望又有一些希望,非常可读。
超棒的非虚构作品,冷静克制的笔触之下暗含澎湃万千。题材方面,精神分裂故事给我的印象是,人生而矛盾,脆弱至极又强大至极。结尾一章乃至致谢部分都像是平静过后的平静,莫名催泪。叙事方面,加尔文一家的故事&精神分裂病症研究历程,双线穿插,跳跃叙事。但两条线索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而是逐渐向彼此倾斜、“双向奔赴”。虽一开始的斜率不大,但终是产生了交点,甚至在琳赛的女儿凯特那里调整了方向,两条线最终走向重合。
12个孩子中,6个先后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追求美满大家庭生活的母亲在丧偶式育儿下不断抚养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却选择逃避和自我洗脑:不断生孩子逃避过去的“错误”希望能够有新的开始,拒绝承认或者忽视那些正在发生的家庭惨剧……男孩们不断出入各大疗养院接受非人的治疗失去了光明的前途和正常的生活,也同时暴力对待或者性侵家中更小的孩子,给他们造成了永久的阴影。整个家庭在无时无刻不遭受到自己家庭的毁灭和亲友邻居的冷漠歧视中,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错在哪里了呢?是出轨的父亲?骄傲的母亲?滥用药物的时代?大自然基因的捉弄?科学的无奈?普罗大众的无知和歧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最后,感谢那些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去直面和征服这些苦难的科学家和医生。
琳赛的选择
十分详实,读到最后已经快分不清几个兄弟谁是谁了。一连串性侵也和精神分裂一样恐怖。
非虚构纪实类作品中的绝对五星之作,三天一口气读完。全书以时间线为轴,从加尔文兄弟们的成长-发病-治疗-死亡的讲起,穿插着从50年代至今美国对精神分裂的医学和制药的研究成果,既有真实感又有科学价值。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世界医学对于精神分裂的具体成因和有效治疗方法仍有争论,但总结来看:(1)成因上目前基本认定基因遗传是重要原因(特别是特殊基因的突变);后天环境的影响和触发对于基因携带者是否发病也很重要(2)对于基因携带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性治疗(从胚胎开始、儿童和青春期的家庭治疗等)是未来研究方向,可以避免青春期后发病而不得不使用药物治疗带来的极大副作用,长期传统药物治疗真的是把双刃剑。最后一定要说的是,琳赛这个最小妹妹的坚强隐忍、直面创伤的勇气、以及对全家的责任感和担当都无比让人动容和敬佩!
第一次读非虚构小说,作者写的不仅是隐谷路的那个大家庭所遭受的痛苦,也是在写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史。
一方面讲加尔文一家不幸的家族成长史,一方面讲精神病的发展史。特殊的小众群体依然让整本书变得厚重。医学在艰难进步,每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