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奥斯曼之影的封面

奥斯曼之影

[美]阿兰·米哈伊尔(Alan Mikhail)

出版时间

2021-11-01

ISBN

9787521735765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耶鲁大学历史系主任修正现代世界起源叙事的重磅新作。

奥尔罕•帕慕克推荐,安德鲁•卡内基杰出非虚构作品奖提名作品

以一位冷酷苏丹的生平为主干,勾勒出:

●奥斯曼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传奇历程

●奥斯曼帝国的宫斗大戏

●奥斯曼与波斯、埃及、西班牙在地中海和中东的缠斗

●大航海、宗教改革背后的东方推手

【内容简介】

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千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欧洲震动。随后半个世纪,奥斯曼人继续扩张。到了16世纪初,虽然扩张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奥斯曼仍是一个以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为主体的中等国家,直到它迎来了第九任苏丹:塞利姆一世(1470—1520)。

塞利姆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孙子。作为非长子的他本与苏丹大位无缘。然而,由于哥哥与父亲反目,他借机通过政变成为苏丹。登上大位的塞利姆发动了三次东征。查尔迪兰战役,塞利姆击败了势头正盛的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开国君主伊斯玛仪,压制了萨法维的上升势头,也拉开了伊斯兰教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持续斗争的序幕。达比克草原战役,塞利姆一天便击溃了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马穆鲁克苏丹阵亡,阿勒颇、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等名城相继落入塞利姆手中。赖丹尼耶之战,塞利姆不到一个小时便再次大败马穆鲁克军队。不久,塞利姆在马穆鲁克首都开罗称哈里发,确立了在伊斯兰世界的至尊地位。短短不到4年,奥斯曼帝国就在塞利姆的领导下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帝国。

塞利姆不仅重塑了奥斯曼帝国和中东的政治生态,在他带领下蒸蒸日上的帝国还将影响辐射到了全球。帝国对东西方商路的垄断,导致哥伦布等人冒险穿越大西洋,最终发现了新大陆。而殖民美洲的欧洲人也用他们在旧大陆与奥斯曼人打交道的方式,与印第安人打交道,从而引发了新大陆的一系列冲突。同时,帝国的扩张也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压迫感,一些欧洲人将欧洲相较于奥斯曼的劣势归因为道德堕落,主流信仰遭到挑战。因此,倘若忽略奥斯曼帝国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完整地理解大航海时代和现代早期的世界。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塞利姆的传记,充斥着手足相残、父子反目、诸子夺嫡等权斗故事,以及塞利姆的赫赫战功;也是一部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描绘1470—1520年全球历史的创新之作,强调了奥斯曼帝国在大航海、宗教改革等重大事件背后的作用,补全了我们对现代世界起源的认知图景。

“奥斯曼之影”与“真主之影”永远投在了世界上。

【编辑推荐】

●奥斯曼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传奇历程。短短不到10年时间,一个中等强国便成为横跨三大洲的世界帝国。扩张中的奥斯曼帝国、初创的波斯萨法维帝国、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垄断了欧亚商路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四股势力相遇,为何奥斯曼帝国最终主宰了中东和地中海?

●抛弃欧洲中心论,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重新书写1500年前后的全球史,重新解释现代世界的起源。欧洲人的大航海不再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主旋律,而是笼罩在奥斯曼帝国扩张的阴影下;哥伦布、达•伽马等人不再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主角,奥斯曼苏丹塞利姆才是;宗教改革、欧洲人在新大陆和印第安人的冲突,背后也都有一只东方推手;塑造现代世界的不只有欧洲,还有奥斯曼帝国!

●以一位冷酷苏丹传奇的一生,全景展现奥斯曼帝国的宫廷斗争和对外扩张。他出生于帝国边陲,从小便目睹了叔父和父亲的生死斗争;他年轻时便表现出了杰出政治家的能力,积极结交实力派,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本与苏丹大位无缘,却最终通过手足相残、逼父退位等手段成功上位;他在位只有8年,却大败波斯萨法维王朝,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使迅速帝国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他却经常被历史学家忽略,他就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九任苏丹:塞利姆一世。

●奥尔罕•帕慕克推荐。安德鲁•卡内基非虚构作品奖提名作品,《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出版人周刊》《今日历史》年度图书,《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选书。彼得•弗兰科潘、玛丽•比尔德、伊恩•莫里斯、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等诸多学术大咖倾力推荐。

【各界人士及媒体推荐】

米哈伊尔是一位非常有独创性的历史学家。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扣人心弦……一项引人注目的的重要修正。米哈伊尔对现代社会的重新解释是雄心勃勃的、带有挑战色彩的……正如人们对一位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所期望的那样,米哈伊尔的写作很有权威性。他的写作很生动,也很容易让人理解,这意味着这本书虽然学术,但颇具可读性,读起来津津有味、令人越快……一部关于大变革时代奥斯曼帝国的优秀入门读物。

——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

奥斯曼帝国深藏在现代世界背后。米哈伊尔的这本新书很好地介绍了奥斯曼历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苏丹塞利姆一世。

——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作者

本书充满了跨文化交流的细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米哈伊尔的另一个主题:奥斯曼帝国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他将他的这本书称作一种修正主义的解释……强调伊斯兰教在塑造欧洲历史、美洲历史和美国历史的一些基本面向时所扮演的角色。由此出发,他说,“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产生了,它将推翻主导了人类上千年的信念。不管政治家、学者和传统历史学家喜不喜欢,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由奥斯曼帝国塑造的”……这个故事总是很有趣……一本历史书所能获得的最大褒奖就是它将让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

——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

米哈伊尔对苏丹塞利姆及其征服和改革的研究,正确地将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教置于早期现代史的核心地位。一本既重要又生动的作品。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得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马丁•盖尔归来》作者

天才的历史学家阿兰•米哈伊尔讲述了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的一生,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堪比《权力的游戏》。通过宫廷阴谋、战争、手足相残和纯粹的马基雅维利式狡诈,塞利姆在16世纪从默默无闻一步步登上世界权力的顶峰。但是,米哈伊尔所写的历史远不止塞利姆非凡的一生。本书是对世界现代史叙事的一次激进式修正,认为奥斯曼帝国在刺激哥伦布航海,困扰欧洲民族国家的恐惧和野心,以及深刻影响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自我理解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沿着这条研究路径,米哈伊尔表明,塞利姆统治下的穆斯林文化在很多方面比基督教西方的文化更进步、更宽容、更具世界性。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普利策奖得主,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特聘教授,《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作者

米哈伊尔的这部巨著是地缘政治方面的杰作,书中对西方自诩的主宰地位做了深入研究,对西方历史上以种族为中心的自大做了非常值得的、亡羊补牢式的修正。阅读本书是一场重要的学习经历。

——戴维•利弗林•刘易斯(David Levering Lewis),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得主,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真主的锻炉:伊斯兰和欧洲的形成,570—1250》作者

像他的作品一样,米哈伊尔的野心是很大的,他将三四本书的内容融合进一本书里。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一部快节奏的传记,讲述了主人公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被控谋杀父亲,以及战场上的战功等故事,因此可读性很强。

——马克•梅佐尔(Mark Mazower),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巴尔干五百年》作者

米哈伊尔的这本书是一部令人惊叹的全球史作品。通过考察天主教大西洋与伊斯兰教地中海之间漫长而纠结的互动,米哈伊尔提出了一个大胆且完全令人信服的新方法来思考现代世界的起源……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格雷格•格兰丁(Greg Grandin),班克罗夫特奖得主,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必然帝国:奴役、自由与新世界的骗局》作者

米哈伊尔敏锐地重现了哥伦布时代一位土耳其苏丹的生活。塞利姆一心追求全球霸权,通过压制东部邻国和欧洲基督教势力,戏剧性地扩张了他的奥斯曼帝国。通过探索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过去的竞争和相互影响,米哈伊尔提供了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新见解。

——艾伦•泰勒(Alan Taylor),普利策奖得主,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企鹅美国史”第一卷作者

作为耶鲁大学历史系主任和研究奥斯曼历史的专家,米哈伊尔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极具影响力的苏丹是如何定义他的时代并让世界臣服于他的……米哈伊尔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描绘了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中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贾斯廷•马罗齐(Justin Marozzi),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白金汉大学高级研究员,《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作者

阿兰•米哈伊尔用生动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不是从欧洲各王国狭小的疆域写起,而是从1492年左右奥斯曼帝国的巅峰时期写起。当苏丹塞利姆和他的军队征服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大片土地时,哥伦布和少数几个同伴正在寻找绕过强大的伊斯兰势力的途径……本书会改变你对过去和现在的看法。

——戴维•奈恩伯格(David Nirenberg),芝加哥大学神学院院长,《邻近的信仰:中世纪和今天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这本深入研究和优雅书写的书恢复了奥斯曼帝国在世界历史上应有的地位。米哈伊尔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欧洲以外的领导人在塑造我们所知的世界方面发挥的强有力作用。

——安妮特•戈登-里德(Annette Gordon-Reed),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蒙蒂塞洛的海明斯一家》作者

在本书中,米哈伊尔使读者重新校准了自己的历史感。在他对征服和探索时代的描述中,地位崇高的是奥斯曼苏丹塞利姆,而不是哥伦布或达•伽马。这位武士苏丹将自己统治的辽阔疆域扩大了一倍,使帝国成为三大洲的威胁。米哈伊尔追溯了这场震动从中国到墨西哥造成的全球影响,认为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充满野心的政治世界中的核心力量。

——莱斯莉•皮尔斯(Leslie Peirce),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东方皇后:一个欧洲女奴如何成为奥斯曼皇后》作者

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书,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观……它挑战了传统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关于“摩尔人杀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新教改革导火索的叙事。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画面:奥斯曼帝国是一个“统一的庞然大物”,征服并控制了三大洲,而欧洲则是一个“争吵不休的政治马赛克”。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目录
引 言 i
第一章 苏丹之子(1470—1487)
1 世界之芳 3
2 帝室手足 21
3 一个流亡海外的奥斯曼人 3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此前对奥斯曼土耳其的了解不深入,仅限于片面认识。这本书对奥斯曼土耳其历史的描述不仅是正面而且怀抱的是肯定态度。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奥斯曼土耳其对世界历史和现当代国际社会塑造的影响,但读来还是有点“彩虹屁”之嫌。
历史就像一团乱麻,但抽丝剥茧总能发现一些常识里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存在联系,具体到这本书里就是,原来哥伦布探索新大陆是为了寻找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虔诚信仰基督教的东方大汗忽必烈”,并试图联合他一起对抗雄踞当时世界中心的奥斯曼帝国。历史又总是惊人相似,奥斯曼帝国最有名的苏丹,苏莱曼大帝,还有一个更牛掰的爹——塞利姆。塞利姆是老苏丹的第四个儿子,靠夺权上位,南征北战,横扫亚欧非,使奥斯曼帝国疆域扩大了一倍。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塞利姆的土耳其帝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可以说是突厥版“雍正王朝”了!
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一本书。优点:每章都有详细的地图,插图也不少,译笔流畅有文采。关于赛利姆在帝位争夺战中逆势而上,善用权谋,击败父兄的情节也很精彩。可惜都难掩硬伤
goodreads上低星书评很有意思。不过,奥斯曼帝国占据地中海商路导致大西洋商运兴起以及地理大发现难道不是初中历史课本知识吗,为什么搞得像什么新发现呢?
在儿子苏莱曼大帝的光芒之下,塞利姆一世仿佛奥斯曼帝国被低估的“雍正”。
虽然但是,搞一章讲哥伦布发现美洲读起来真的很奇怪。。
在位时间短暂但影响深远的selim
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一本书。优点:每章都有详细的地图,插图也不少,译笔流畅有文采。关于赛利姆在帝位争夺战中逆势而上,善用权谋,击败父兄的情节也很精彩。可惜都难掩硬伤。本书大段篇幅强行套用全球史观来解读传主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未免显得生硬甚至歪曲,比如将明朝修建长城看成是进一步向西扩张,而拉丁美洲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冲淡了故事主线。赛利姆在位时间不过9年,其赫赫武功却不输于前人,扩张的疆域使帝国边界基本定形,后人罕有超过,其过程值得浓墨重彩,但本书对其征服历程的描述读下来感觉还是平淡,重要战役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加起来还不如拉美的5章内容多(难道是史料缺乏的缘故?)。写到最后,作者似乎将自己世界和平、宗教大同的理想寄托在赛利姆身上,把所有好事都归因于赛利姆和奥斯曼,而真实的传主形象则越来越模糊。
1500年前后的奥斯曼帝国最为强盛,海陆通吃,西班牙葡萄牙被迫离开地中海地区去寻找新的发展;奥斯曼帝国塑造当代世界无可争议,拥有的欧洲领土大于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1600年后持续下滑割地战败但依然是中东强权直到一战土崩瓦解,统治超过600年;穆罕默德二世1453年攻下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宣布自己是新的罗马帝国,涵盖了今天33个国家的领土,跨欧亚非三大洲;能成为世界强国离不开塞利姆(1470-1520),一位苏丹的四子,穆罕默德二世的孙子,他在中东、北非和高加索征战让帝国扩大了两倍,他也是第一位拥有苏丹和哈里发称号的奥斯曼君主,杀掉两位兄长夺得苏丹宝座;居尔巴哈是出生于阿尔巴尼亚的基督徒成为巴耶济德皇子的第四位妃子,所有的苏丹的母亲都来自姬妾,塞利姆是巴耶济德的第四子,一个姬妾生了儿子就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