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汉水的身世的封面

汉水的身世

袁凌

出版时间

2022-11-01

ISBN

9787521747591

评分

★★★★★
书籍介绍

一条古老河流的身世变迁与一个国家的命运血脉相连。

罗新、梁鸿、李睿珺 联袂推荐 ;《人民文学》《收获》重磅刊发 !

单向街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年度致敬作家、腾讯年度非虚构作家

袁凌最新非虚构力作,融合自然、历史、现实、人文和行走。

“汉江哺育整个华北平原包括北京、 天津、河北、河南四地,共约6000万人口。到今天,北京市民打开厨房水龙头,每一滴水中都有70%来自汉江,而在天津则是全部。”

【内容简介】

我需要为她写些什么,记录她悠久的生命和变迁,记录她眼下为整个中国的付出,记录下她是怎样一条伟大的河流。——— 袁凌

《汉水的身世》是一本融合自然、历史、社会、人文与现实的非虚构力作,写出汉水作为一条古老江河的时代感和生命感,关注它自身和它的子民、环境、历史与现实。全书分五章:第一章南水北调的宏图,以作者与母亲河的感情为出发点,揭示汉水的身世变迁和她在南水北调背景下的承担与命运,点明她对于中国的意义;第二章移民的望乡,看见汉水移民的牺牲付出与生活现实;第三章航道的兴衰,写汉江的航运史,包括沿江水手、纤夫、帆船、码头、商号的变迁,在历史上漕运的地位、与水坝的关联,以及“黄金水道”的未来;第四章“鱼与渔”的惆怅,以长江汉江十年禁渔为背景,谱写献给汉水鱼类和渔民的篇章;第五章河流的清浊,再现河水环保的不易与波澜……五个维度,书写汉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书中细致地讲述了汉水的前世今生及其“子民”的生命历程,并配作者亲摄纪实照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母亲河的深沉的爱与忧,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深切的时代历史责任感以及浓厚的环保意识。

【编辑推荐】

★汉水哺育了中国上亿子民,包括6000万北方人。到今天,北京市民打开厨房水龙头,每一滴水中都有70%来自汉江,而在天津则是全部。关注汉江的命运,也是关注我们自身的命运。

★ 中国最优秀的非虚构作家之一袁凌最新重磅力作。历经八年,爬梳多地文献,踏遍三千里汉水,拍摄百余张纪实照片,采访辗转迁徙的普通人,写就深情的汉水之传。

★ 融合行走、自然文学、社会调查、历史写作,揭示汉水与“汉水人”的身世变迁

与时代命运;一条古老江河的生命,与她的子民、环境、历史血脉相连,与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运息息相关。

★ 南水北调的宏图,移民的望乡,航道的兴衰,“鱼与渔”的惆怅,河流的清浊……五个维度,书写汉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呈现一条古老河流的生命感。

★ 面对时代的变化,袁凌的写作呈现出中国底层被遮蔽的复杂命运,并努力唤起他们的个人尊严。

【业界评价】

汉水是我唯一泅渡过的大河,我唯一爱过、至今仍然深爱的大河。我记得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去北京,夜里过黄河,月光下看水波粼粼,我倒吸一口凉气,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黄河竟然那么窄小,远远比不上我老河口的汉江。那还是在夜里,看不见水的色彩。这一比较强化了我对汉水的想念,使我下决心要为汉水写点什么。惭愧的是,我从未兑现这一承诺。齿摇发尽之际,还没能做自己心心念念想做的,总是人生一大憾事。然而,有时候你会觉得幸运,因为,天上掉馅饼一般,有人做了,做的甚至比你梦想的还要好。我读袁凌《汉水的身世》,就忽然间有了一种不再遗憾的满足感。这正是我想写却写不出的那种书。

——罗新

袁凌的语言和叙事,因对大地生活的凝神关注而绵密细致,如清泉缓流,点滴注入,持久涤荡。人物因此充满情感并富于层次,乡村也因此重又恢复它的丰盈、灵性和坚韧的生命力。

——梁鸿(著名作家、学者)

袁凌的写作,始终直面底层社会的冷与无奈,冰刀般地划破时代表象之华丽。在众多写作者都调脸不顾脚下这块土地之凉薄时,他依旧扑匐其上,尽其体温以图敷热那些悲寒之生命。

——野夫(著名作家)

在袁凌构造的世界中,可以取消虚构与非虚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这就是文学中的世界,就是用文明的语言建造的城市。

——黄德海(著名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写作即拯救,至诚则无惧死亡。袁凌对死亡的凝视,不仅是庄子式的敲骨诘问,还透着对时代的审视、对人性的沉思。这是写作者更广大的视野,死亡将以复活重现,受难也在唤醒悲悯和善。这是袁凌向死者偿还的债务,替我们所有人。

——叶匡政(著名媒体人)

与“未知生,焉知死”的古训相反,被新闻淬炼多年的袁凌选择去凝视死亡,书写亡者,尤其是乞丐、矿工、算命先生等等“卑微”的亡者,为沉默的人留下在世间走过的痕迹。在他简练、克制的文字背后,有着对这个时代众生的深切理解和悲悯。袁凌曾经说,想让自己的文字离新闻远一点,离热闹远一点。他做到了。

——2015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非虚构作家授奖辞

袁凌的作品中有一种游荡的气息,如雾霭氤氲,这就使他的沉静没有转为枯寂,而又有莫测高深之感。袁凌笔下的农村,其苦、其拙,都厚实。

——2018年“南都十大好书”授奖词

单向街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年度致敬作家、腾讯年度非虚构作家

袁凌,1973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特稿记者、媒体人,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新京报》2017年度致敬作家,单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其作品曾获2012、2013腾讯年度特稿和调查报道奖,南方传媒研究两届年度致敬,入选两届《收获》文学排行榜,入选两届豆瓣年度好书、新浪十大好书及华文十大好书等。已出版《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寂静的孩子》《生死课》《记忆之城》等。

目录
序 罗新
引 言
稀缺的血液
迁徙与回流
黄金水道的反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条古老河流及其子民的故事。
写的很杂乱无章,基本只谈了丹江口以上段的汉江,开头大谈水文地理。后面讲了即将消失的渔民、船夫和一些过往回忆的故事。论历史没啥深度可言。汉水的历史地理研究最好的还是鲁西奇的作品。
多一星给罗新的序言。
优秀调查记者出身的作家袁凌的最新非虚构作品。名为“汉水的身世”,但其实内容侧重点,并不在汉水的人文地理掌故层面,而是重点讲述当代数十年来,之于汉水的南水北调、水电开发、十年禁渔等宏观决策,对汉水流域的普通人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袁凌的记述,一方面承继着他关注普通人命运与生活的一以贯之的写作路径,以本能的同理心和知识人的人文关怀,还原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民众的坎坷故事,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其擅长访谈、观察、调查与文字表达的媒体从业背景,让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富于生命细节、呈现命运逻辑、极具文学感染力。这样的作品,在当今国内出版场域,是极其稀缺而珍贵的,值得推荐,且读且珍惜。
很喜欢这种笔调的把控,在关于具体的人的部分,呈现关怀而隐去自己的叙事声音,是真正好的非虚构。 全书最好的两处文学表达:汉江的血液在北京五棵松地下奔腾,以及,早已断流的河道里,最后一尾大鱼被人抓走。“它看起来并不属于眼下的世界……极度减退的水体供养不了它无法缩小的身体。”读的时候感到不可名状的巨大不安。作为个体的人很大程度是被身处的环境塑造的,并且从环境那里获得保护和许诺;而这种在认知中先于自己而存在、似乎永远稳固的环境,也被纳入了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遭到蛮横地更改。
太感动了。
回应韧勉的评论:这本书本就不是历史地理研究,它最独特和珍贵的地方无法宣传,但认真读过的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