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印度记》(增订版)是于坚一本关于印度、尼泊尔、不丹之行的随笔集。于坚以富于感性色彩的文字,细腻真实地描绘了旅行所到之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印度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如电影场景般历历在目,行文处处流溢出“反求诸己”的自觉意识,其中包含着对故乡昆明的某种旧日情怀,全书配以摄影图片,互为表里,为读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阅读感受。
此次增订版,作者增加了一篇两万余字的《在印度迷宫深处》和四十张相应的摄影图片。该文记录了诗人于坚和来自全世界的诗人一起拜访印度的一座监狱,给囚犯们朗诵诗歌的一个独特经历,令人对当下印度鲜为人知的一面有更深的了解。
【编辑推荐】
☆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于坚带你发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印度。
☆ 《印度记》获2012年《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作品奖。
☆ 《印度记》入选“新世纪文学二十年·非虚构作品20部”。
☆ 诗人于坚带着诗心和镜头走入一个日常的印度——理发店、单车、河岸、集市、空露台、火车站、沐浴的人群……从这些一闪而过的日常瞬间和平凡物事中,提取诗意,觉悟印度。
☆ 于坚写印度,带着一份“寻根念旧”的情怀,由印度所见之“旧”,唤起对旧时旧事的缅怀;再反观现世之“新”,身处这个凡事求新的时代,我们真需要常回头看看。
☆ 此次“增订版”增加长文一篇《在印度迷宫深处》和40幅摄影作品。
☆ 本书包括4篇散文、179幅摄影作品,诗人立体式地呈现了一个鲜活的印度。
☆ 知名设计师陆智昌倾情设计,精致的超感内文纸,完美呈现诗人于坚镜头下的印度世界。
【名人推荐】
我把照相机当作玩具。我不是专业的摄影技术人员,我的图片也许类似古代的文人画,可以叫作文人摄影。我通过摄影来回到看,回到一个作者与世界的那种原始关系,首先看见而不是思考世界。在看见的过程中重新被自然主宰。——于坚(诗人)
我在尝试某种写作,图像与文字,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彼此证实又互不相干,似与不似之间。图像证实某个事实曾经在时间中存在,但立即成为虚构。因为“云变了”。语言从这个遗址继续思之路。——于坚(诗人)
于坚从一个观察者变成了研究家。他记录并讨论了历史,于坚的品质规定了他是当代精神的研究家,而非代言人。
——韩东(诗人、小说家)
于坚才气充足,敢于写作任何事物,可以驾驭任何情境。
——陈晓明(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回到内心,回到生存的现场,回到常识,回到事物本身,回到记忆中和人的细节里,一直是于坚写作的一种内在愿望。
——谢有顺(中山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于坚的散文是真正来自人间的笔记,其中沾染着太多的人间烟火,有着太多的人间气息。它把中国的散文拉回到人生的现场。
——祝勇(作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媒体推荐】
于坚以文会心、为文招魂,写诗、作文、立论,皆自由挥洒,辞直义畅。他居边地数十年,独持己见,一意孤行,如今个人细语终成高论宏裁。
——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授奖辞
于坚的散文题材广泛,语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将口语和书面语交替使用,使得他的叙述和描写,在体验和经验、现实和历史之间来回巡游、自由穿梭,堪称当代散文精品。
——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 授奖辞
于坚
1970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评论至今。
1980年开始摄影至今。
1992年开始拍摄纪录片至今。
著有诗集、文集多种。获数十种诗歌奖、散文奖。
长篇散文《印度记》获2012年《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作品奖。
在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荣膺“2016年度杰出作家”。
纪录片《碧色车站》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银狼奖单元。
系列摄影作品获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典藏奖。
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总撰稿。
最近二十年为《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旅行家》等刊物特约撰稿人。
在国内外多地举办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