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化的江山08的封面

文化的江山08

刘刚

出版时间

2023-03-01

ISBN

9787521749755

评分

★★★★★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我国自先秦至明朝不同历史时期的沿海文化、航海活动以及海权思想的演进。

在古代中国里,以耕战和耕读为代表的江河农耕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军马同体及牧战合一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与之互动交替,而沿海文化则处于边缘,未入传统史学的主流。作者摆脱了传统史观,从陆地出发,放眼海洋,跳出旧观念的束缚,从农耕文化转向海洋文化。

本书梳理了2000余年18000千米海岸线上的历史变迁,描绘了史诗般波澜壮阔的航海活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航海景象。自先秦以来,中国的航海活动大致分为东、南两路,以东夷、百越为海洋文化的主体。从秦皇到汉武,赵佗在汉武通西域之前,率先从海路通了西域。海路通西域,重在贸易,不以战争为目的。而汉武帝为古代中国出海开辟了一个大航海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卫温、诸葛直的航海远征为中国留下了第一部航海史料。到了唐代,杜环成为大唐航海第一人,他的《经行记》记下了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城市。宋代王安石从海洋看到了国家财富的增长,看到了比大运河还广阔的市场。而元代的汪大渊则被人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到了明清时代,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海权时代。随着欧洲人西来,西学东渐,沿海一带海洋文化入主,造就了新的中国文化。

作者胸怀世界格局,深挖史料,结合考古成果,对比了东西方两个截然不同的大航海时代,探究“海权”思想对统一不同经济体、整合跨海域的超级经济世界,以及国家现代化转型的推动作用,展现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大航海景象。

【编辑推荐】

1. “文化中国”史观:

“文化中国”史观是一个创新的提法,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带来新鲜的视角和很多可能。历来写史,多以王朝为本位,以宫廷政治和帝王权谋为主线,被王朝史观牵引进王朝中国的历史。王朝中国不过历史表象,文化中国才是历史本体。摆脱二十五史里的王朝中国,深入文化江山的本体,重读中国历史,发现一座丰富的文化的江山。

2. 《人民日报》海外版推荐,一套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化中国读本:

2019年1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力荐《文化的江山》系列。

《文化的江山》系统又鲜活地挖掘出文化中国的巨大价值,这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在重新定义中国,中国如何面对世界时,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研读的文化中国读本。

3. 有故事,有灵感,有思想,有体系,呈现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大航海景象:

不仅有人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王安石变法,还包含了不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汪大渊的世界环游、宋代海外贸易、朱棣的海权思想和秦汉海上活动,生动讲述沿海文化与内陆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阿拉伯人、欧洲人与古代中国互动的大航海。

4. 中西对比研究:

作者把通常割裂开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将罗马帝国地中海沿岸的庞贝古城与中国南海边上南越国古都番禺城对比,寻找其内在相通相连的一脉。

5. 满含对国史的温情与敬意。

哲思深长,底蕴丰盈,感情浓烈,文气飞扬,典故文献信手拈来,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满含对国史的温情与敬意。

【赞誉推荐】

重读中国历史,就是以文化个体性对中国历史进行价值重估和本体重建。

——刘泽华(1935-2018),历史学家

历史是民族和国家的支柱与灵魂,不能有丝毫失忆。祈望国人重读中国历史。

——来新夏(1923-2014),历史学家

文化永恒而常青。超越王朝视角,把中国历史放到江山中,以诗性之眼,去品读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的江山》这套书的立意与全球文明史视野都值得点赞。而其大胆阐释,让人吃了一惊又一惊,却又不乏令人眼前一亮之处。捧读此书,不能不感叹作者的独到思维与优美文字相碰撞而产生的魔力。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开辟出五千年中华文化与历史研究的独特视野!着眼于文化的江山,就能够超越朝代更替,发现中华文明的另一番天地!概览先民衣食住行之需的诸项发明,纵论革故鼎新的深邃哲理,透视生产与生活要素的进化态势,才可以产生真正有分量的历史把握。

——王振耀,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长期以来,文化史总被忽略,一直在边缘状态存活。这不公平!于是,作者要为中国文化鸣不平,一部散文诗般的大作就这样诞生了。全书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浪漫、诗性、审美的一面,结构富有思辨特色,行文大开大阖,文字灵动飞扬,感人肺腑。以诗话体写史,在学界是难得一见的创新突破,会获得热烈响应。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刚和李冬君的这套《文化的江山》是一部史诗,既是史又是诗。他俩诗意地栖居于历史,却让我强烈地感到现实,让我透过王朝的中国看到我们的文化中国,看到中国的文化的江山。文化的“江山”不是“化石”,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江”是流动的,“山”也是运动的,它们是那样的源远流长,让我们遥想各种未来。

——周实,《书屋》杂志原主编

《文化的江山》是一部关于文化中国的史诗。作者的个性、才思和当下少有的健全自信的史观在书中有酣畅的表达,不少史论可圈可点,关于历史和人格、人生气象的吟诵,融激情、清明的理性于一体,举重若轻。这是在我国家文明再造之严重时刻的历史启示录,既是向文明中国致敬,又是教化当代中国,对当代社会生活和知识生产机制的教训。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书。

——余世存,学者、自由作家,《非常道》作者

半世纪来个人著史之壮举。史学功力深厚而不显山露水,史识冷峻超迈而多有精彩议论,行文似轻松随意而言必有据。亦诗亦论亦散文,有思有情有文采。不拉主义张大旗而自成一家,不引重言做帮衬而自有境界。

——单正平,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文学评论家

作者的思维是富于张力的,突破了一般史家拘谨内敛的心态,力求以自由的心态写自由的时代,许多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的江山》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美,结构富于特色,文字潇洒动人,因此是一部对国人,特别是对青少年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作。

——胡长明,《书屋》杂志执行主编

这是一部风格突出的历史长卷,诗史互证,思辩勃发。

——周泽雄,独立学者,自由作家,

主要著作《知识分子的笔墨事功》

这部“文化的江山”系列,是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心中的江山,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江山,信仰的江山,文化的江山,牵动每个人乡愁的江山。

这套书不是对帝王的意义,而是对普通人的意义。

我只希望学生读中国史,不论走到哪里,拥有中国心,做中国人。

——王洋,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作者跟着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走,跟着江山走,行进于美烟丽云、智山仁水、礼门义路之间,为美丽文化而代言,浓笔书写了一个个思想者的名字,一座座文化的山,一片片诗的土地,一条条歌的河流,写出了一个文化的中国、思想的中国,一个具有书卷气的中国,一个具有丝玉气质、青铜体魄、虎虎生气的文化的中国。

——胡松涛,军旅作家

很羡慕这样琴瑟相合的作者伉俪,能够合作出如此佳作,读史角度颇为娴雅,是另一种重要的史学注脚。

——豆瓣读者

看到谈墨家思想,谈韩非和嬴政的思想、关系,真是通透精约。

——豆瓣读者

作者本来想到域外求存在,“乘槎浮于海”,但当他们从历史中选择了文化的江山后便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感谢这对学术夫妇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一种享受,一种期待。所以,这书很治愈啊。

——豆瓣读者

历史也可以如此诗意。

——豆瓣读者

刘刚

自由写作者,独立学术人,以市场经济安身,在文化江山立命。主要著作:《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自由的款式》《中国近代的财与兵》《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回到古典世界》(以上均与李冬君合著),《中国史诗》。

李冬君

历史学博士,独立学者,主要著作:《走进宋画》《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乡愁的天际线》《思想者的产业》(合著)《载舟覆舟:中国古代治乱的经济史考察》(合著),译著:《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精神结构》《叶隐闻书》。《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国家人文历史》《新京报》等媒体专栏作家。

目录
引言·发现文化的江山
第一章 古越中国海通
引子:海角苏东坡
一、夷越海通时代
1、沿海夷越文化——《轻重篇》与计然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小到大看过了太多的历史书籍,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能够把各个王朝的顺序信手拈来,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每个朝代有过多少皇帝,有哪些伟大的统治者,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改变了世界和历史的走向。大多数的历史都是这样记载的,或从朝代,或从皇帝,我们在这样的角度,看到了历史的更替。《文化的江山-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这本书是比较独辟蹊径的,因为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历史,虽然历史与文化相辅相成,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发展史。从文化看历史,我们更能深入去了解某个朝代的文化环境,从而从思想上更加去了解当时的社会。
完全可以用“文化的饕餮盛宴”来形容这本书的内涵,因为《文化的江山》是一个完整的系列,这个系列将灿烂的中华文明以三种形态在五条历史地理线上展开,如同将江河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沿海商贸文化完整地融合在一起,编织而成一幅美丽的文化画卷。
关于中国海洋文明,有着太多的历史需要梳理,有着太多的成就需要我们挖掘,有着太多的思想需要我们继承。那就通过这样一本《文化的江山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深度探讨中国的海洋文明成就吧!
本书讲述我国自先秦至明朝不同历史时期的沿海文化、航海活动以及海权思想的演进。 在古代中国里,以耕战和耕读为代表的江河农耕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军马同体及牧战合一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与之互动交替,而沿海文化则处于边缘,未入传统史学的主流。作者摆脱了传统史观,从陆地出发,放眼海洋,跳出旧观念的束缚,从农耕文化转向海洋文化。 对比了东西方两个截然不同的大航海时代,探究“海权”思想对统一不同经济体、整合跨海域的超级经济世界,以及国家现代化转型的推动作用,展现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大航海景象。推荐人:李冬君
书中很多文化的碎片颇有意趣,颇耐咀嚼。正是无数这样的碎片构筑绵延几千年的文化江山,而王朝更迭倒不那么重要了。
行文如江河流畅,携金声玉振之感,有说书人的感觉,想法恣意,金句频出,形容蜀汉之魂为“结义的政治,而非立法的政治”,对比王安石变法与光绪变法是“中国传统国家向近代化转型的上下篇”,从地理上定义“中原是中国心脏地核,江南是中国魂的根据地”,提出古代史的一大定律“政治靠不住时,由文化来担当,回到古典世界去,拿出历史老底子,重启文艺复兴,比如孔子‘吾从周’,比如魏晋人以玄学起底老庄思想”……
元代的时候正有那么一个出海原因成谜,却被作者认为是不能忘记的人物,作者把他当做了孔子思想的实践者,称他是:“他捡起了孔子失落的叹息,像孔子周游列国一样航海去了。”(p264)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本书的中心思想。 感觉作者也是不忍心让历史中的航海文化被人们忽略,所以才有了这本航海专书。 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海洋始终不是主流文化,历史上除了郑和下西洋之外,其余的航海行动好像都没有被主流文化重视过,作者不忍心这些行动被历史的尘埃淹没,所以抽丝剥茧,在史书的缝隙中,为我们找来涓涓细流,形成了我国的大航海文化。 一本书读下来,觉得自己眼界开阔了许多,也许过去我们仅仅了解海内存知己的“海内”。通过这本书,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海外流动性。 和传统文化不同的大概就是这种流动性了。
翻看中国人与海洋的历史,便是一部中国的文化史,海洋一直都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随着时代演变,海洋的地位由轻变重,而后又由重变轻,到现在,又一次重要起来。放长远来看,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引经据典书中所讲述的文化都有历史的记载和详尽,而且还附赠了许多历史遗迹的图片。让我们了解真正的样子。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