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仪式的消失的封面

仪式的消失

[德]韩炳哲

出版时间

2023-08-01

ISBN

978752175383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与此同时,本书还会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

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而如今一统天下的是没有共同体的交际。

如今的世界在符号方面非常贫乏。数据和信息没有象征力量,因此它们不容被再认识。符号的贫乏使得本来用于创造意义和共同体、稳固生命的图像和隐喻悉数流失。持续的体验在减少,而偶然性在急剧增加。

仪式和典礼是真正的人类行为,令生命显得喜庆又神奇。它们的消失是对生命的亵渎和庸俗化,是把生命变成生存。因此,通过对世界重新附魅,可望获得一种治愈的力量,以抵御集体自恋。

--------------------

韩炳哲作品(第2辑)

《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7月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学》(2023年8月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权力?》(2023年7月出版)

Was ist 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8月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8月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7月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

韩炳哲作品(第3辑)

《大地颂歌:花园之旅》(2024年1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时间的香气:驻留的艺术》(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叙事的危机》(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ie Krise der Narration.

【专家推荐】

韩炳哲的新作(《仪式的消失》)引导读者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方面,他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替代品,可以替代那种导致生存之毁灭的社会链接;另一方面,他提供了一种乌托邦式的视角,便于从形式到表现上来考察仪式的回归。这一逆转式的长期构思通过一种简练、有力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就像一份宣言。

——汉斯·乌尔里希·贡布莱希特(Hans Ulrich Gumbrecht)

他(韩炳哲)没有为我们提供现成的处方或政治、文化解决方案,而是帮助我们理解哪些是真正滋养我们的语言和现实:共融、沉默、静观、连接、接受我们的局限,以及……仪式。他的哲学旅程使他重新发现了宗教传统的巨大财富。

——马克·拉斯托因(Marc Rastoin S.J.)

仪式原本是不可或缺的生命艺术,是人性也是物性的庇护。韩炳哲敏锐于当下世界的病症,从存在主义哲学的本真性崇拜到无人机和大数据,他揭示了仪式的消失已然无处不在。

——余明锋,同济大学哲学系

【编辑推荐】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现实社会情状和人类心灵境况,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形式,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阅读韩炳哲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成为现象。韩炳哲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包括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称赞。巴迪欧亲自为其代表作《爱欲之死》作序,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诚挚推荐。

(5)韩炳哲及其作品在国内学界和读者群体中迅速觅得知音。韩炳哲作品第1辑共9种(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出版后,来自哲学、艺术、政治学、传播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文社科类非专业读者迅速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誉之为“地铁上的哲学家”“浪漫派色彩的新存在主义者”。

(6)中文世界较系统和完整的韩炳哲作品集(共21种图书)。韩炳哲作品第2辑共9种,将于2023年8月出齐;第3辑共3种,将于2024年1月出齐。

(7)《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对仪式的考古学寻踪和人类学探源;在生产强制和本真性强制的当下,重提沉思性休息与游戏的意义;为世界重新附魅,以抵御集体自恋!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衰退的社会,一个商品化的社会,缺少使人们团结一致的象征体系。不受限制的新自由主义和不可阻挡的商业力量导致了21世纪的社会危机。个体认同的自恋化倾向和“群体转向内在”的病态心理由此而起。我们都成了原子化社会大潮中的个体漂流者。

作者认为,仪式是人们共同的认知方式和价值体系,这由社会成员在仪式中分享象征物造成,它提供了一个立足点,我们借此能够理解时间/历史。作者追溯了古希腊时代的游戏观念,以及历史上的某些民族传统,直到最近的电影艺术中体现出的生活样貌,入木三分地揭示出过度的肯定性使社会陷入病态,病因在于“不是过少,而是过多”。

仪式规则不仅塑形社会结构,而且赋予生命以意义和情感。作者对仪式的考古学寻踪和人类学探求,并非旨在恢复旧日的仪式,而是期冀建构今日的仪式或仪式感。这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关乎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地”,这正是东西方哲学家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理想。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

阅读韩炳哲,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

(展开全部)

目录
前 言 1
生产强制 3
本真性强制 19
闭合的仪式 29
节日与宗教 3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生产强制、闭环的仪式、从神话到数据主义
如果生命被剥夺任何完成的可能性,它就会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刻结束。如今,就连感知也无法闭合了,因为它从一个轰动事件(Sensation)奔赴另一个轰动事件。只有沉思性的驻留才有可能闭合。闭上眼睛是沉思性闭合的象征。纷至沓来的图像和信息让人无法闭眼。如果没有否定性的闭合,就会造成无尽的叠加积累,造成肯定性的过剩,造成信息和交际的癌式扩散。有可能无尽连接的空间里,没有可能闭合。随着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闭合的形式被消除殆尽,这导致系统的梗塞。 新自由主义要求优化和绩效,不允许出现闭合。它把一切都变成了临时和未竟。没有什么是最终的和完成的。被迫进行优化的不仅是软件,还有一切生命领域,甚至教育也不例外。终身学习不容任何完成,这无异于终身生产。新自由主义的专制正在消除闭合形式与完成形式,以提高生产力。
在打了对折的十一假期里读此书近乎行为艺术。
我们为什么要找回仪式? 1.仪式让人际交往成为可能,让我们彼此友好相待,为共同体的形成创造条件。 2.仪式的本质是重复,减少我们在刺激点之间的折返,找到生活真正的重心。 3.仪式所推崇的外在形式导致内部变化,礼貌的姿态最终可以治疗我们内心的痛苦。 4.仪式帮助我们抵抗透明化社会的暴力,重拾秘密与神性,得以摆脱数据的操控。
“道德没有形式,道德的内在性不依赖形式而生。甚至可以说:一个社会越是道德化 它就越没有礼貌。针对这种丢弃了形式的道德,我们要保卫一种美好形式的伦理学 ( Ethik der schonen Formen )”
韩炳哲是新时代的半神,专门负责挑刺儿,否定科技带来的新变化,抨击新自由主义,怒骂资本,他给出简单明了的神谕:退回过去!
我突然觉得,这种样子的哲学写作其实跟用古文写作是一回事。用毫无生气的语言、局限于小圈子的语言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