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日常的深处的封面

日常的深处

王小伟

出版时间

2023-11-01

ISBN

978752176080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日常的深处》,王小伟以细腻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凡却承载着情感与记忆的日常物品。从石膏狮子到洗脸架,从食堂菜肴到城市通勤,本书通过对物质生活变迁的敏锐观察,揭示了科技发展如何重塑我们的情感与价值观。作者以个人经历和长辈回忆为线索,不仅记录了九十年代至今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科技的进步,更深入探讨了现代生活中幸福感的失落——我们是否在追求物质的同时,遗忘了生活的真谛? 《日常的深处》不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在这里,怀旧不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对过去生活的浪漫想象与对现代生活的批判性审视。作者以食物、住房、服装、电视等日常元素为载体,展现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身份认同,同时也揭示了现代科技如何将生活“地暖化”,剥夺了我们体验生活的深度。 如果你曾为生活的意义而困惑,或渴望在平凡中发现不凡,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窗。跟随王小伟的笔触,让我们重新发现日常的珍贵,找回被现代生活遗忘的情感与温度。
作者简介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副教授,杰出青年学者,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长期致力于科技伦理与技术哲学研究,近著有《技术意向性与现代技术治理》(2023),合编《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2021)。其研究超越技术工具论,融合儒家哲学,提出技术具有意向性,能诱导人类行为,建构生活意义。王小伟亦活跃于公众领域,担任豆瓣时间科技伦理课程主讲人,为《新京报》等撰写专栏,并探索“低技术”与中国人技术生活史,推动学术传播。
推荐理由
《日常的深处》是一本深刻探讨物质生活变迁与情感价值观关系的著作。作者王小伟通过日常物品如石膏狮子、洗脸架等,展现了物品在人们心中的情感价值,以及现代生活中物品从家庭成员到商品的转变。书中质疑现代生活的幸福感,认为幸福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人生意义的多样性、怀旧情感、食物与生活变迁、住房改革与居家观念、服装与身份认同、城市通勤与行走、电视的变迁与影响等主题,揭示了现代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深刻变迁。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适合广大读者反思现代生活的本质,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幸福。
适合哪些人读
对生活变迁和物质文化感兴趣的社会科学研究者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变化的读者
对怀旧情感和生活意义探索有共鸣的文学爱好者
对现代科技与生活方式影响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推荐序 简单又扎实的生活
序言 回到事物本身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吃饱与吃好
饥饿是一种慢性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日常的深处》打破了我对哲学家,或者说对文科学者的刻板印象。作者能把看似枯燥的主题和鲜活绚丽的生活感完美融合,读起来特别温暖,像是冬日里的一杯咖啡,你以为它很苦,但其实它是热可可的伪装。很少有哲学家愿意为生命中的小问题做研究,能作得好文章的就更少了,这本书一下子汇集了那么多对小问题的温暖思考,让我吃得很满足。谢谢作者——王·哲学梗王·神仙级段子手·很好读懂·小伟。
小巧易懂,现代人真该反思物欲,可以再深入些,好评
是我喜欢的作品!期待新书…先码住~
对当代技术化了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从食物到手机,从衣服到微信。挖掘出了许多人和(技术)物的当代关系。如果能一直秉持读来亲切的序言中“回到事物本身”“刻画事物”的初衷,这本书可能可以更加深入日常的深处。目前许多思考只是一些当代技术哲学家思想的通俗演义,在1990年代上下画了一条分界线,在分界线上有些厚此(前)薄彼(后),这就形成了对当代生活的一边倒的批判,透露出不少中年怀旧心态。其实,如果真的面向技术美德,那么,当代技术物的美德和前当代技术物的美德应该有着共同的起源,这些起源是可以让我们与当代技术物和解的,不然,就只能让我们的年轻人去承受自己的生活和时代及其技术物,而无法在面对的过程中建立生命体验,也就是作者所谓的对生活进行想象。
生命中的真问题,真诚满星
幽默和思想性兼具,“天天叫外卖的两口子是容易散伙的”,笑出声了,细思极恐
一部很好的中国人的技术生活微观记录。从八九十年代讲到今天,才发现原来我们对“物”的态度发生了巨变。为什么人总在怀旧中才能治愈当下?在物质复杂的今天,还能找到简单扎实的幸福吗?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
这个冬天最治愈的书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