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与庄子哲游的封面

与庄子哲游

[法] 奥斯卡·柏尼菲

出版时间

2021-03-31

ISBN

9787522200620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作者奥斯卡为法国应用哲学家,法国哲学践行学院(IPP)联合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顾问。他选取了庄子的七个故事进行哲学解读。文笔隽永,颇有意蕴,透过一个法国哲学家的眼睛看庄子不失为一个有趣的视角。这七个故事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有身体严重畸形的支离疏、奇特训鸡者纪渻子、愚弄控制猴子的养猴老人、还有对变动敏感不安的罔两、用善意杀死浑沌的倏与忽……每个怪诞、夸张的故事背后,作者都以逻辑思维进行了复盘、并切割成了不同角度,对其详加阐述。作者擅长运用提问技巧启发读者思考,比如在每章末尾会分别提出10个理解问题和10个反思问题,使读者在享受故事趣味性、感受观点新奇性的同时,深刻地理解庄子故事背后的哲学意蕴,并通过思考使之内化,从而对读者本身产生更有意义的影响。 其写作角度和思考对中国读者了解庄子哲学是一种新的认知。

奥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

法国应用哲学大师(国际著名“践行哲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顾问。自1994年起,奥斯卡博士开始担任法国哲学践行学院(IPP)主席,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展开应用哲学讲座和研讨班。 维多利亚·契尔年科:文史心理学硕士,巴黎新索邦大学哲学博士生。 2010 年至今,在超过 25 个国家开展哲学实践,进行个人哲学咨询,举办儿童和成人的哲学工作坊。2015年,她创立了“哲学思辨小组”,在世界各地推广哲学实践。

目录
与庄子哲游 / 001
关于作者 / 002
推荐序 / 005
引言 / 011
第一章 支离疏 / 00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短小精悍,颇有启发,从七个庄子讲述的故事衍生开,讨论如何剥开形式的迷雾,跳出自我的局限,思考这些反常识、反传统故事引发的议题。人的本心不应局限于外在的应激反应,人的眼界不应囿于复杂形式的言辞,保持稳定的内核和自有的节奏,关注内心,关注自然之道的本质,我们才能不限于浅薄和焦虑。道,不是靠口口相传, 手把手教学能够得到的,需要靠时刻反思和时常实践。庄子留下的是开放的遐思,而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
奥斯卡带领我们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过程,是我们走向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我们抛开所有先贤权威而独立得出结论的过程,也是我们的大脑一寸一寸地摆脱束缚,一寸一寸地争取自由直到彻底自由的过程。他想让我们明白:在与伟大头脑对话的时候,没有正确答案,只有思考本身!
可看,精华在提问。
作为普及、新知读物推荐一下。书中择取了庄子文集里的七则故事,每个故事下都由原文与释义、哲学意味上的梳理、抽取概念并演绎这三个板块构成。其中,在支离疏中将其模样与“德”的字形相联系,乍看之下算是某种新颖且吊诡的角度了。其实,早在台大金嘉锡先生讲庄子寓字与文学时已有相似言论,即庄子常常在其文章中以字谜形式进行论说。后面几章的论述大约是遵循着同一个逻辑叙述的,比如在“罔两与景”中讲稳定与不稳定时,不稳定态其实与稳定态相互依存的,并且二者之外仍有种不可言说的另外层面的稳定态将其推至于依存状态中。再如“井底之蛙”中,也是属于层级对话时不平等所造成的结果,不过著者似乎未能注意到不论蛙与东海的“乐”到底怎样相差悬殊,二者的“乐”之外仍有他者层级上的“乐”,所谓的末级基准,需要不断往外扩增层级才能获取终谛。
总共分析讲解了七个小故事,第三个第四个最值得一读,从问题中可以产生很多思考,但是五六七个故事就很拉垮了,就好像小学生课堂一样没啥内容。这种讨论方式很有“课堂”气息,大家各抒己见的感觉,采用这种方式比较能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看待故事,但是也很容易落于泛泛而谈,每一个要点都没有细致展开,也许是想起到一种“无言胜有言”的感觉吧。
西方视角 有趣
这法国人把中国哲学理解地+表达地也太到位了吧,难怪有说法中国是亚洲的法国或者法国是欧洲的中国呢,我们的思辨很像。译者组很棒,说得是人话。
挺有启发的,英文版有两册,中文版没全译
有的解读没听过,从域外人之眼看庄子。 有一点点值得商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