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清入关前步兵研究的封面

清入关前步兵研究

张建

出版时间

2023-03-31

ISBN

9787522717036

评分

★★★★★

标签

军事

书籍介绍

本书考察清朝入关前的步兵发展史。建州军队在萨尔浒决战前,以骑兵为主要骨干,步兵只是其辅助。萨尔浒战役之后,努尔哈赤为攻取城池,每逢战事,临时选拔锐卒充当步兵,并给配备攻坚器械等,充任全军矛头。这时的步兵尚未成为独立兵种。天命十一年(1626),明朝使用红夷大炮挫败金人,迫使皇太极改革步兵,扩大其规模,定为常制,不再是临时之兵,器械和战术与此前存在较大差异,奠定清入关后八旗步兵的基本制度。该书细致、系统地描述了清入关前步兵的相关情况。

张建,1980年9月生,满族,北京人,201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史学博士学位;2014年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留所工作,现任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明清军事史、民族史、早期中俄关系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刊物刊发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1)
研究意义与基本观点(1)
研究背景(11)
理论与方法(18)
前人研究及史料引用原则(3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可读性不强,但学术水平很高~。前辈的脑子和笔触挺锋利的,希望从文本出发摸索清军步兵的发展线索,然后拿这条线索证实清军军制的演变,就是结论说的第二个基本点,好证实明清军事革命的存在。只不过作者太注意文本可靠性所以考的很辛苦,我们读着也很累,但这册书必定会是清入关前军事史绕不开的经典。PS:后记真的很感人~
史料运用娴熟,文气畅达。
和作者开过会,读过他之前写的准噶尔系列论文。这本书看过惟有敬佩,犹如万花筒的语言能力不必论了,史料学和考据方法受过严格训练,一板一眼,而且有目录学的意识。文字也干净。问题在于行文致密枯燥,体例接近论文,读来不胜苦恼。
说史料老套的那个评论应该没碰过清史史料学呢。入关前不同文本的互勘,难道不是清初史的基础吗?不然日本几十年苦哈哈转写老档和国史院档,马子木教授靠对比清太祖实录申请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按他说都是老套的食古不化吧?书里引档案从天命直到乾隆,任继愈先生讲清宫档案浩如烟海,这是淘宝多少年才攒齐了一整条主线......
绪论和结论大张旗鼓的军事革命理论,在研究中基本没有体现,对于结论抛出的那些问题其实无法回答。但我多少理解作者的苦衷,因为军事史在国内史学界的地位实在太过边缘,若不援引重要理论包装,单凭纯军事史很难有立足之地。但回到研究本身,本书从还是一部就古典意义而言非常优秀的著作,娴熟运用多语言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多种清入关前满文档案的比勘尤显功力,在事实重构和文献学意义上都具有贡献,可以作为未来讨论明清战争的基础参考文献。运用新史料并非一项优秀历史研究的必要条件,坚实的文献批判反而更具意义。文风也非常洒脱干练,文脉贯通,气势如虹。但本书引用地方志不标年代,以及弃学界通行译名而不用,实属不伦不类。
本书作者通过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存在一种“军事革命”的趋势,满洲得以成功入主中原,正是因为正确利用了这一趋势,在保证野战所用骑兵的前提之下,重视攻城所用炮兵、步兵。平心而论,由于我本人对军事史完全不了解,因此无法具体评价本书的结论。然而,作者展现出对《满文原档》文本的研究深度,“强迫”本人相信其结论。大约十年前,就曾听一些老师谈及《满文原档》、乾隆朝重抄《满文老档》以及近代以来汉译的《满文老档》是三个不同的文本,应当注意其中的差别。但这么多年过去,很少能有学者准确的指出哪条档案存在哪样的差异并造成了怎样的误解。而这一点,本书作者做到了。这也是本书的几个重要价值之一。
高度评价了在努尔哈赤起家奋斗过程中,我大明辽东运输大队发挥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XD
肯定是满分。以前读博士论文,一口气读完的,就是张建和李碧妍的。这本书能看到明清战争史终于有了进展,书中的亮点确实太多,恨不得全抄下来;文风极好,很少见到这样的好文风。当然不足也是有的,对后金三十年统一战争的操作与影响没有提到,点的东西要做面的解释,这些都不合适。当然瑕不掩瑜,已经非常赞。
明快清晰,训练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