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煮海成聚的封面

煮海成聚

黄国信

出版时间

未知

ISBN

9787522805955

评分

★★★★★
书籍介绍

明初东南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身份复杂的人,他们多以灶为籍、以盐为业,借此而成聚落。本书广泛利用民间文献,深入理解民众生活,揭示这一群体生活地区社会演化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明中叶以降,市场化进程加速,商业资本开始进入并逐渐主导盐场经济。与这一进程相结合,在受海水浓度变化影响的具体社会生活中,盐头、盐灶、宗族、商垣等民间自组织为了应对朝廷课税需求,灵活运用朝廷“以籍定役”的制度设计,和王朝国家不断对话与互动。因此,沿海的商、民、军、渔、灶等人群不断地转化着身份与户籍,慢慢产生多者合一的宗族和其他社会组织类型,“煮海成聚”,构建出明清东南盐场地区独有的社会结构。

黄国信

湖南炎陵县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暨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叶锦花

福建漳州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晓龙

广东揭阳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计划。

徐靖捷

江苏宿迁人,历史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社会学系讲师,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绪论 从民间文献出发重写盐场及滨海历史 / 001
第一章 环境与盐场——基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观察 / 019
第一节 9~13 世纪海岸线东移与两淮盐场的区位选择 / 023
第二节 14 世纪以降的黄河改道与两淮的署灶分离 / 03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个人还是很喜欢的,感觉盐业史研究真是座宝库
明初,国家在沿海产盐地区设立灶籍,佥点灶户,通过团总、仓埕甲、栅甲等实现对灶户的控制,以获取盐课和徭役等资源。明中期以来,随着灶户管理模式的崩坏、环境变迁所带来的生产条件的变化,以及明清之交迁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原有的盐场管理体系逐渐与州县体系结合,由垂直管理转变为属地管理;国家从盐场获取资源的方式,则由以控制人户为获取课役的手段,转变为以征收课税为直接手段与目标。由此,民间社会因应朝廷需求,发展出宗族、盐灶等自组织,成为税收的中间人与代理人,促成了地方社会家族化。同时,民灶界限日益模糊直至消失,灶户不再局限于食盐生产,特别是经历了明末的动乱与康熙朝发帑收盐与盐田改筑后,势力日益壮大,广泛参与到包括食盐运销在内的各种贸易活动之中。随着灶户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的转变,盐场和滨海社会也实现了变迁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