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医师的封面

中国医师

闫泽华

出版时间

2023-03-31

ISBN

9787522807416

评分

★★★★★
书籍介绍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始终以“面对中国社会真问题”,扎根中国大地、探索中国发展为传统。

“中国医师调查”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20年12月针对我国医师群体开展的自主课题,旨在全面和深入了解医师群体的基本情况、群体诉求,以及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医疗观念等。

本书正是在此次调查基础上写作而成,希冀能够对医师诊疗过程和考核体系被迫“嵌入市场化”的现象进行反思,为我国医疗改革提供参考,为全社会重建对医师的崇高职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助力“医者仁心”和“尊医重卫”的医患互动环境的最终形成。

闫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讲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以科技、文化、社会关系为切入点的转型社会学。

吴英发,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

王天夫,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导。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和“长江学者奖励计*”青年学者项目。研究兴趣集中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对于社会结构的影响与后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化与社会结构、中国家庭结构转型以及城市重建等。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调查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调查缘由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报告主要内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社会调查。围绕“医患关系”,从医师的视角讲述这一职业的真实现状,让大众对医师这一群体有全面的了解,而不只是看病时接触的那样。作为一份调查报告,从社会调查材料到理论分析偏弱了一些。而且,没有对作为研究对象的“医师”作出清晰界定,哪些人是“医师”(属于研究对象)?因为看到男女医师的性别比是2:3还瞒惊讶的
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医师状况,用社会学的调查方式来客观看待该群体。打破医患壁垒,设身处地了解其群体,努力且理性的让医患关系回归平和。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比较完整全面的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些对当前医师群体的白描,较大的样本量和较多维度的分类指标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经验基础。尽管报告开篇宣称其主旨是“医患关系”,但更多还是侧重于医师这一职业的特征状况,在“医患矛盾”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医师群体内部包含的多重矛盾:制度考核标准和职业要求间的张力、职业要求和工作动力间的张力、职业社会期待和工作回报间的张力等等,这些都使得医师群体时刻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之中。报告反映医师群体本身也表达了相对应的诉求,即医师这种职业作为谋生手段和道德价值间的张力问题。进一步在具体的“医患关系”情境中去刻画医师们的日常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对医师群体展开全面的调查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特别是现有的综合性社会调查往往难以覆盖这一群体,因此专项调查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本书是清华大学开展的“中国医师调查”报告,总体而言还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之中。尽管对几乎所有变量都进行了丰富展示,但稍显琐碎,分析有待统合与集中化。
作为一本社会调查报告,本书介绍了经由全国各地区便利抽样所得样本量的情况,并藉由对抽样对象的访谈介绍了部分医生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和医患之间关系的呈现情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调查报告的定位。该报告主要表现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应用型报告,主要说明了抽样样本是什么的一般性描述,讲述了所获取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及他们所表现的诉求以及提供医患关系和矛盾的经验材料。尽管文中对医患关系的探讨提供了多种视角,对中国医师群体的研究能够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启发和经验视角,但在解释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疑问,是否足够有效地说明中国医师的普遍情况还是仅能解释三甲医院医师群体现况成为了本书的主要症结。
不同于卡车司机,以“劳动过程”为主轴展开社会调查,《中国医师》侧重于工作收入、评价体系、医患关系、学历层次、地域差异、媒体互动等内容,建构出医师群体性特征。收入付出不匹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评价体系日趋异化、社会关系亟待重塑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数据得以表征。 如果说卡车司机在生存空间面临激烈竞争难以突围(都谈不上发展),那医师则是生存与发展空间面临双重叠加的结构性困境。这展现出不同阶层之间差异的显著特征。换句话说,卡车司机的子女成为医师,不啻为一种阶层的越迁,但同样会面临新的发展不平等的情况。因此这本书中多项数据指标,也是阶层区别的关键因素。 读者在微观层面合理地“想象”一个医师的职业历程、家庭关系和个人生命历程,会赋予数据以温情,打破“医师”的固有偏见,并对诸多问题提出合理性解释。
”患者话语权上升和专业知识认知落差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患矛盾″。 ″市场化使传统’朋友式’的医患关系模式逐步转变为’服务者-消费者’模式″ 逻辑似乎很清晰明了,但现实又总是无比纠缠。 也许群体调查报告总逃不开样本代表性问题,看见的选出来的总是带有一些便利性,也许无法改变,但一定要有所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