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达洛维夫人的封面

达洛维夫人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出版时间

2015-03-01

ISBN

9787530214572

评分

★★★★★
书籍介绍

《达洛维夫人》的结构框架是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生活中的一天,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达洛维夫人在家中举行的晚会。但是读者面前展现的远不止她一天的所作所为,而是她的一生、她的性格和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三十多年前的旧情人彼德的出现勾起了她对自己少女时代的回忆,眼前的事物使她思索自己目前的处境、老年的来临带来的对死亡的恐惧、客人的到来引起的对人际恩怨的回顾。除了克拉丽莎外,作者对彼德和在战争刺激下精神失常而自杀的塞普蒂默斯的内心世界也作了深层次的探索。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希望、幻灭,作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进出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伍尔夫时而停留在某个人物身上,随着人物的意识活动在时间上任意前后跳跃;时而停留在时间的一点上,从一个人物跳跃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展示出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人物的不同活动和思想。当作者探索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往往不时用各种方式暗示是谁的内心活动,以免读者在人物自由联想的过程中失去了线索;而当她的笔要从一个人物转到另一个人物身上时,她往往用伦敦大本钟报时的钟声先把读者带回现实之中,然后再转到另一个人的意识中去。在对人物纷繁的意识的表现中,读者能够感觉到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那就是作者对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审视。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统治阶级的愚昧,充满了粗暴的男性至上观念和对王室及帝国的盲目崇拜和效忠。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使一些受害者绝望自杀,另一些寻求安逸,放弃了追求。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188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22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代表作有小说《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和女权问题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等。1941年;伍尔夫在乡间的住所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于是;她将自己勤奋写作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和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王家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曾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主要译著有《小世界》《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沙堡》《我的人生故事》《青春》《他们眼望上苍》《汤姆叔叔的小...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开头:达洛维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结尾:因为她就在眼前。
我会变成意识流一生黑吧...
如果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意识流”的先祖,那么本书提供了一点佐证:内心独白汹涌、个人进阶困顿。达洛维夫人躯壳坚硬,思绪却是绕指柔,像是多部式闪回,一日之间,爱与挣扎。但是她身上有个缺口,被平行世界的塞普蒂默斯一击而中,是交汇、是顿醒,她看见生命的徒劳。所以妮可.基德曼走入不可逆流的河、艾德.哈里斯凭窗一跃、朱丽安.摩尔颓潮泛起(《时时刻刻》)。文学是能让人通往时间线尽头的魔镜,而伍尔芙作为女权主义者,她只能站在陀氏的反面,他们踏进的不是同一条河流。
装帧不错。译笔还行。粗看之下还是有些错误,按照1925年版的应该是she put on her hat,但p183翻译成了“他”,如果有人做叙述视角参考了这本书而没有看原版的话,那就呵呵啦。
浓缩了的一个女人的一天,她的情绪随着大本钟不断起伏。她回忆起旧爱、感怀当下、评论邻居,一切都是时间在绵延中悄然无声的雕刻。正如她写的“现在死去是最快乐的,没什么可惜”。伍尔夫热爱眼下的生活,但也害怕。尽管一次次告诫自己“不要再怕炎炎骄阳,不要害怕寒冬肆虐”,可最终还是因为对生活过于认真而走向毁灭。妙人啊!
女性化的视角写作过于细腻,缺少一些大框架的故事感。意识流的文字我是受不了的,毫无逻辑可言,只是在伦敦读伍尔夫别有一番韵味。
老实说看完感觉跟没看一样,因为里面的文字就像思维的具象,断断续续的,很难说我看了什么看懂了什么。但是这可能就是意识流的精髓吧TT。但是无疑是很美很美的文章,感觉就像清澈的水流下的五彩斑斓的石头,透过水流可以看到石头的色彩,又可以看到天空或者或者是树木的倒影,美不胜收。 (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结尾,反反复复看了好几次)
时间,不单单是奔流不息的川上之水,还是层层叠叠堆积、翻滚、溃败的海浪。再次为伍尔夫的万千情致、思绪所折服。这也是今年,唯一一部,看完之后,想立马重读,而且重读一直“正在进行时”的书。
灵动又具拉扯感的意识流 充盈的上流生活叹息没有回响
琐碎, 无穷尽的琐碎,不仅是人物的琐碎, 还有琐碎的场景, 喧嚣的声音, 不断转换转场, 意识与现实交织着,人对于自我的思考夹杂着对他人的想象,但生活恰恰如此琐碎, 人的意识即便在专注时也如此涣散,钟声的敲动,同时也意味着在琐碎的遐想中, 时间在不断流逝, 人没法去对抗时间,在喧嚣与无聊中,踏上一条不归路。人的存在散落在这些景物的碎片之上,存在在他人的想象里, 而真正的自我正是一座隐秘的花园,别人只能窥探到花园的入口, 这是人存在的悲哀, 也是幸福。 整体结构,表达的完整度,还有意识的指向, 比起来灯塔还是差了一些。最动人生动的还是塞普蒂默斯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