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易经的封面

易经

张爱玲

出版时间

2016-07-01

ISBN

978753021500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张爱玲自传小说三部曲之一

★道尽身世谜团、家族荣枯,堪称民国版《红楼梦》

★四十年心路呈现,细致更胜从前

★2016新版 画家冷冰川专门创作封面图

对母亲的依恋、断绝,毁坏了她,也成就了她

正如《易经》的变与不变,互为表里,教人惊诧愕然。

接续《雷峰塔》的故事,《易经》描写女主角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遭遇,同样是以张爱玲自身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张爱玲曾在写给好友宋淇的信中提及:“《雷峰塔》因为是原书的前半部,里面的母亲和姑母是儿童的观点看来,太理想化,欠真实。”相形之下,《易经》则全以成人的角度来观察体会,也因此能将浩大的场面、繁杂的人物以及幽微的情绪,描写得更加挥洒自如,句句对白优雅中带着狠辣,把一个少女的沧桑与青春的生命力刻画得余韵无穷。

张爱玲(1920-1995),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以一系列小说震动文坛,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用户评论
需重读
《雷峰塔》里生命中最初始的梦魇,到了《易经》,依旧是最刻骨的丧失。逃离父亲,逃离那个暮色沉沉如遗迹般的古中国遗老家庭,奔赴母亲,奔赴那代表着新式、美丽与自由的一切,然而,在这逃离与奔赴之中,不过是再次验证了《雷峰塔》中所揭开的最血淋淋的现实:“母亲没有爱过她,母亲怪别人还来不及呢”。求而不得的爱,彻底了解后的幻灭,以及横亘其中的疏离与隔膜,我们跟随着张爱玲一次又一次反刍这不能再熟悉的一切,仿佛也如她一般经历这自我凌迟般的难堪与悲哀。有着最浓烈的起起落落与爱恨轇轕、让人活的上海,杂凑的、刺激的、让人看的香港,张爱玲的双城对照,却写尽了对上海的眷恋:对琵琶而言,打从小时候开始,上海就给了她一切的承诺...上海与她自己的希望混融,分不清楚,不知名的语言轰然地合唱,可是在她总是最无言的感情唱得嘹亮。
在年末的暮色里缓慢地又读完了一本张爱玲的自传小说。当她想讲故事的时候,她是一等一的storyteller,但雷峰塔与易经写得如此不好读,或许恰因为这是她写给自己的。更纤毫毕现的母女纠葛,一横一竖地写了香港沦陷时的日常细节,她有一双冷峻的、尽量不带判断的眼睛,像新闻摄影一样记录战时一切的残酷与荒谬。
为了旧时光。
人人在混浊的灯光下转来转去,像是粗酿的酒里的分子,唯有最初始的生命。
《易经》一开始并没有《雷峰塔》那么混沌,结尾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厚度也没有《雷峰塔》那么强。张爱玲对身边的人的生死态度总是含蓄,常常只用一个短句写出来,因为她更爱日常生活的细节,这是在这些生死时刻之上的。但她历史老师的死是例外,她震惊于历史老师死得那么普通、那么莫名其妙。不过她写她历史老师的死也有一股戏谑的态度,也有悲伤,但这股悲伤并没有形成她人生色彩的中流砥柱。
张爱玲用了一辈子来反刍生命在颠沛境遇中的解离
她坚毅,清醒,敏感,道德感强,好似对被自己认为亲近的人冷落,伤害已不太介怀,无奈啊……还好有比比。即便有这样的父母还是想尽办法回上海,上海就是家,并不需要具体。翻译的好好👍,时长忘了是由英文原稿翻译而来
因为张爱玲写的,给五星,但是译者与张爱玲文笔差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