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华丽缘的封面

华丽缘

张爱玲

出版时间

2019-05-31

ISBN

978753021501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张爱玲散文集《华丽缘》,增收散文遗稿《异乡记》。全新精装,臻美典藏,月亮构筑起的永恒传奇。

◑除了少数作品,我自己觉得非写不可(如旅行时写的《异乡记》),其余都是没法才写的。——张爱玲

◑张爱玲的文学生涯是从创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列。——陈子善

◑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止庵

◑到底还是张爱玲,她可真是可爱极了。散文好到无以复加。看来张爱玲有很多经典语录都出自于此。——豆瓣读者

◑读《华丽缘》,认识人生中途的张爱玲。

从一九四〇年代到一九九〇年代,张爱玲散文创作横跨半个世纪。《华丽缘》收录她人生中途的散文作品,随着生命进入另一阶段,张爱玲对世事人情的体悟更为清透,文字功力更为成熟。这本书里,有张爱玲《寄读者》《中国的日夜》《华丽缘》《忆胡适之》《人间小札》等散文篇目,并特别增录散文遗稿《异乡记》。张爱玲自言“非写不可”的《异乡记》,是一次从上海到温州深情远奔的情感纪行,更成为《小团圆》的灵感来源。读《华丽缘》,认识人生中途的张爱玲。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祖籍河北丰润,1920年9月生于上海,1995年9月逝于美国洛杉矶。张爱玲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又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从而形成中西兼备的文学视野。她的作品多着眼于普通人的命运,洞察人性的幽微,又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写出了大变动时代下的众生相,意象丰富,创造了一种苍凉的文学笔法,在承续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文学世界。

目录
异乡记 1
寄读者 56
中国的日夜 57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 63
华丽缘 6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并没有必要把张爱玲的所有文字都拿来出版,感觉好多都用作凑数。
《异乡记》尤好,可惜是篇未完稿。记述的是1946年张爱玲去温州探望胡兰成时的沿途见闻。
《异乡记》很好,可惜未完。《谈看书》两篇有些看不下去。《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可一窥张爱玲对于文字的严谨与幽默。此本散文集感觉太过繁琐和杂乱了,还有凑数之作。
在《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中,张爱玲说要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中国,“有了惊讶与眩异,才有明了,才有靠得住的爱。”从《异乡记》到《华丽缘》,从古早到当下,从纸上春秋到现实人生,依旧是别具一格的“张看”,在种种纷纭、刺眼、神秘与滑稽中,那些远之又远、近而又近的浮世的悲欢,有着独属于张爱玲的“到底是中国”的印记。张爱玲南下温州寻找胡兰成的途中见闻形成了《异乡记》,其中的不少素材更被后来直接用于《小团圆》与《秧歌》。山岳阻隔,去路迢遥,千里奔赴途中的焦灼与凄惶,与乡村生动而鲜活的生活日常、以及沉重但却活泼的生之负荷相互映照,在日与夜、泪与笑之中,“我是一直线地向着他,像火箭射出去,在黑夜里奔向月亮;可是黑夜这样长,半路上简直不知道是不是已经上了路”,这种希望与绝望的混杂让人怅惘而又心怀期待。
散文质量参差不齐,张爱玲还是适合写描写叙事类的文章,《谈看书》和《谈看书后记》两篇散文是真难读。
前半本天才
读书越多——在此处,仅指阅读书籍,而非学习深造——果真其义自现,且是越发明了字里行里的微言大义。原先读张爱玲的书,只觉遣词造句精妙无比,近时看张爱玲大量的著作,虽不至于频繁却偶有蹙额,发出纳询,“似乎…好像…这样表述不当,有病句之嫌”,在以前,这是几乎不会发生的情况。只消极短的片刻,我便又为我竟质疑起张爱玲而羞愧,如何敢此番“大逆不道”、不自量力?可再三复读,的确张爱玲有些表述不合乎普遍意义上的语法,然而或是有意为之,或权当大作家的特权也未可,这并非贬义的诉斥,大作家的独有用语习惯,往往确实含有深意。
每每到秋天,见秋风起,季鹰思鲈脍,而我总想读张爱玲。本书中《异乡人》真是一篇可圈点的散文,可惜只是残稿,不知道作者本来的格调,只是为了描述太阳晒过来,仿佛是是熟门熟路来惯了的。还是太阳像一条黄狗拦街躺着。太阳在这里老了。跟着闵先生闵太太这一段,就是她为了去见胡兰成吗?世间的清醒留给了有理性的人,而恰是那胡涂的一段,这种缺憾的美感显得丰富圆满。
语言优美,对中国文化(中国士大夫二千年来的漪梦就在这了)和对梭罗的描写印象特别深刻。
我是先读了散文,又读了小说,还是更爱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