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活着的封面

活着

余华

出版时间

2017-05-31

ISBN

9787530215593

评分

★★★★★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亦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出版25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经过时间的沉淀,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到今天,已被译介至英、法、德、意、日、韩、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内外多个文学大奖,余华也凭借这部作品于2004年获得法兰西艺术和骑士文化勋章。

25年后重新修订出版,相信《活着》仍然会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精神内核,击中我们每个人的心。

【获奖情况】

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

台湾“中国时报”十大好书奖

《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媒体推荐】

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美国《时代》周刊

余华的作品可以比得上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作品的风格。这是他与现实斗争的方法。——西班牙《大众日报》

这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因为作者这样富有同情心地叙述令人难以置信的、艰难的历史,能够给人以安慰,因为我们从农民福贵身上获得的安慰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本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的词语来形容,“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德国《柏林日报》

因为古老文化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语言和多彩的图画,这个感人的中国人的生活故事让人信服。在残忍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的背景下,主人公的生活勇气令人惊讶:这是一部特别的小说,一部既能使年轻一代也能使年长的读者感动的震撼心灵的小说。——瑞士 Schweizer Bibliothekdienst

用户评论
看到难负盛名的评价,理由是苦难太多。 如此多的苦难如果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确实是不切实际。 只是我认为富贵从来不只是那个叫富贵的人。 富贵是败家公子,是战后余生,是丧儿失女,甚至是耕田的牛。余华在讲的不是一个人的不幸,而是那个年代的不幸,这些苦难也不是富贵的苦难,而是那个年代里的苦难。 文学本就隐晦生涩,就好似蒙着一层盖头,若是不将盖头掀起,如何见到里面的新娘?
我憎恶伪善的zf。我憎恶好人不长命。我憎恶命运。每读到伤心落泪处,我又想起我的爷爷,他少年时就扛起整个家族的重任,他三十几岁失去心爱的女人把她从火车上扛回来,他中年失去自己唯一的儿子,他还未享受天伦之乐遍撒手人寰。读到哪里都会想起他,嗓子是苦的、蛰的、疼的。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者在福贵身上堆砌的苦难实在太多了,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都以各种离奇的理由死亡,刚开始看还会揪心不忍,看到后面就麻木了。面对接下来的情节进展,如王德威对《骆驼祥子》的评论,读者的心理逐渐变为看客般的“福贵还能惨到何种地步?”的期待。小说叙述福贵在经历了如山般深重的苦难后,还能不抱怨生活,感受到幸福,更是让我不可理解。面对这么多的不幸,难道就只能默默忍受吗?难道连一声痛苦的绝叫也要压抑在心中,不能发出吗?活着难道就只是为了活着,就像福贵一样,从不反抗,只是容忍,还把种种的不公归之于命运吗?这和于丹所宣扬的那一套“切勿抱怨,回归本心”又有什么区别?
2018年完成的第一本,寻求释然。工作以后明显感到生活的不易,不,是才开始感受到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要自己刻苦的活着了,是的,to survive
一气呵成
一次读完的享受,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看完有点不太理解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福贵的活着太痛苦了,但是序言就说用第一人称写福贵的经历的原因,从第三人称的角度看就太苦了,第一人称至少福贵还能感受到些许幸福时刻(虽然读的时候真的只剩下叹息怎么能这么惨),好像陷入了一种惯性思维,作为旁观者我好像已经在心底替福贵决定了他这一生的基调,但是想了一下当时的情况应该是整个大环境下的人们都过得不太好,他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离去,他却也捱过来了,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情感波动了,活着也只是活着,不是为了什么,所以才唱“老年做和尚”吗
虽然不是我最感兴趣的题材,但我还是在两天之类读完了。全文读起来非常流畅,能够感受到作者文笔的扎实和连贯,也能够通过作者对剧情跌宕起伏(死人)的描写而真实的想锤空气和骂脏话。整体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虽然我不认同文中主角的部分三观)。另外,文中怎么有两个王喜啊?是那个年代叫喜的人很多吗(´・_・`)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心都要碎了。
故事精彩,但是读完之后并没有太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