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革命时期的爱情的封面

革命时期的爱情

王小波

出版时间

2017-04-01

ISBN

9787530216613

评分

★★★★★
书籍介绍
《革命时期的爱情》是王小波“怀疑三部曲”中的“性爱之书”,王小波说:“凡人都热爱异性,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我不认为这是罪恶的念头。但是这一点现在看来甚为可疑。” 《革命时期的爱情》是一本关于性爱的书。性爱受到了自身力量的推动,但自发地做一件事在有的时候是不许可的,这就使事情变得非常的复杂。故事讲述了在充满狂热与盲目的时期,个体对纯真的爱情、性爱的追求。王小波说:我知道,有很多理智健全、能够辨别善恶的人需要读小说,本书就是为他们而写。 王小波(1952-1997),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13届、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完就懂了,这本书也叫《革命时期的仇恨》。现在也可以写一本类似的,就叫《新时代的正能量》。
王小波旧中国意识流
文笔虚幻,就是太冗长了
王小波说这是性爱之书,实际上是时代之书。在王二荒唐的虐恋里,包含并映照出了整个时代的荒谬,风月之外尽是质疑、妥协和命不由衷。在那个性爱受压抑的年代,革命是生活的全部,是非不明,善恶不察,人的命运犹如买彩票般随机,一切变得荒诞可笑。那些与王二产生所谓“革命时期的爱情”的人,都是如同受人摆布的泥人一般,从出现到消失,甚至在性爱的场景下,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的感情。“那年头不管你花多么大的精力去干任何事,最后总是没有结果。因为那是只开花不结果的年代。”
【佩服鸡佩服猪,很多人都比家禽家畜更乖,远不如动物潇洒】【王小波笔触越戏谑事情越可怕】【少年的眼中看文革】【黑格尔说,你一定要一步步地才能了解一个时代,一步步甚为重要。但是说到革命时期的事,了解是永远谈不上的。一步步只能让你感到下次发生的事不很突兀】【所有关于革命时期的描写都是预言“这一切仿佛是结束了,又好像是刚刚开始”】【闻香识女人】
初始王小波是因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时觉得文章奇奇怪怪的,有点意思。后来看了他的《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等一系列书,从此便爱上了他的文字。回头想想,喜欢王小波大概因为几点。一是他敢讲真话。很多对于上山下乡或文化革命时期的思考和描写,不讲大道理,单纯从个人的体会来看,读起来不虚伪。二是他有逻辑性。这可能和他理科出身有关,很多文字表达都讲求逻辑推演合理,这让我十分喜爱。三是他独有的冷幽默。一本正经地看着看着就要笑出来,而且回味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另外,如此直白的对两性的态度,我在其他作者的书上还没见过。 这本书除了文字框架有些混乱外,其他的还是秉承了他一贯的文字风格的。
翻来覆去的讥讽一件已成定局的事,是极不尊严的。深度也不够,不如黄金时代。
「我仿佛已經很老了,又好像很年輕。革命時期好像是過去了,又仿佛還沒開始。愛情仿佛結束了,又好像還沒有到來。我仿佛中過了頭彩,又好像還沒到開彩的日子。這一切好像是結束了,又仿佛是剛剛開始。」
x海鹰和小转铃,王小波的书里总是会出现两个女人,他们既不对应、也不对比,不知道是行文上的什么安排,一般吧,我有点腻了,可能过段时间会好,最近先不看了
“这一切好像是结束了,又仿佛刚刚开始。”王小波活的通透,看得清现实因此不被现实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