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惜别的封面

惜别

止庵

出版时间

2021-02-28

ISBN

978753022068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而《惜别》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死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亲情、关于人生的哲学之作。
作者简介
止庵是一位传记和随笔作家,其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如《惜别》、《画见》、《周作人传》、《神拳考》、《樗下随笔》和《云集》等。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文字展现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深受读者喜爱。止庵的写作风格平实而富有哲理,善于运用细节描绘,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推荐理由
《惜别》这本书以生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生死问题对人们生活态度和做法的影响。作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生死观以及佛教、基督教等外来思想,对比展现了中国人对生死的不同态度。书中不仅包含对父母、母亲的深情回忆,还涉及对生死意义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生死、亲情、生命的感悟,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启示。
适合哪些人读
对生死问题、哲学思考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家庭关系、亲情话题的读者
寻求人生意义、追求精神成长的个人。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ab-2022.05.20 8.0分。一部令人动容且共鸣极强探讨生死的作品。「在死者」这部分引用了大量母亲在面对衰老死亡的生活、心路历程,真切质朴得让人感动。「附 记梦」这部分最能体现作者对于母亲的不舍与怀念。 生与死都是每个生命需要面对的问题,当自己没有亲身遭遇的时候很难去感同身受,当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又都充满着凄苦悲凉。一辈子好像很长,一辈子又好像很短。我们不知道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如何离开。那些所谓的经历遭遇是自己的故事,但最终也都与自己无关。有人牵挂是幸福的,有人惜别是温暖的。愿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人牵挂,有人惜别。
不好看 第一章大段摘抄是什么鬼 后面也老是引用别的文章段落 这种个人的细碎的回忆一点也读不下去
谁没有母亲?珍惜!
如果用相遇和离别来串联人生的话,越来越多地要面对离别和生死。止庵在母亲离世后那么投入认真地去先贤典籍里寻找出口和慰藉,这件事本身就令人动容。重新翻看母亲的日记,学习着去养母亲生前养在阳台的花草,回忆和母亲在一起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梦里寻找落泪,醒来后又连忙记录梦境,重又开始每天看日剧,诸如此类,这一切的用心和努力,似乎真的将母亲在世的时光延长了。“我原来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做那么多事情。”读者和作者穿越时空,抵达情感的共振和交流,一样的泪眼模糊。
孩子们,请你们一定要小心,每迈出一步都要深虑,不要任性,心血来潮,走错一步。后患无穷,将后悔一生。
我对于死的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从此再也无从参与任何人间之事了。
至亲至爱的死别总是让人难以释怀,不管过程如何总留有遗憾。
十年了,止庵的专栏陪我度过了十年前最难的那段时光。
惜别,惜的是别,惜是珍惜的惜,不要让它变成可惜的惜,别是别离,别让自己等到在乎的人离开后才去后悔。止庵先生第一部分有着大量古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俱是文言古词,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我不得不边查找边阅读。无意探求古今中外的死生看法,只是想学会、了解如何珍惜和家人的时光,后面部分正是我所想要读到的,家人生前的普通的日常生活和记忆手札、病重时的状况、作者自己的心境。“我们总是在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后,才想到爱他(她)或更爱他(她)。”我不要。
很生活气的一本回忆录,也很大段引用了各类著作关于生死诠释的语句(文言文)。需要有一定的解析能力,才能理解各自著作的本意。生死有命,被遗忘才是第二次死去,这和《寻梦环游记》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不断回忆着母亲生前的点滴,她于自己的感受,说实话,很琐碎很平凡,但也的确因为这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生平,并不需要轰轰烈烈(所以作者也略过革命时期)。作者在此探讨了生死之外,在死者,死之后,生的夙愿等等,围绕的其实就是人际之间那一丝联系。其实,死或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个人于我的重要性。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