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无法直面的人生的封面

无法直面的人生

王晓明

出版时间

2001-04-30

ISBN

9787532110940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鲁迅先生短暂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始终关注着社会现实,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沉的忧虑。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文学巨匠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挣扎和抉择。这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走进鲁迅先生的世界,感受他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
作者简介
描述 王晓明,1955年出生于上海,现任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并担任该校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专注于当代文化分析和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研究,致力于学术研究与创新。
推荐理由
《无法直面的人生》以鲁迅先生的生平为蓝本,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先生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变化。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更深入挖掘了他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情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窗口。
适合哪些人读
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感兴趣的文学爱好者
希望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的读者
对人生哲学和思想变革感兴趣的思考者
对历史人物和其内心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再版自序
一九九三年版自序
第一章幸运儿
第二章天突然坍了
第三章离乡者的凄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记得张老师说是最好的关于鲁迅的传记.
80年代鲁迅研究思路集大成者.
重阅一遍,唏嘘依旧,与初读时相比更添了几分悲壮的苦痛感。书中不少作者的个人见解不乏启发意义,但就内涵的条分缕析而言仍可商榷。
非常非常感动。以前读鲁迅,总是一股脑陷入他的各种尖锐言论中去,却没能好好思考这些不同言论间存在的矛盾,其中蕴含着鲁迅一生的挣扎苦痛。这本书好就好在真正去分析鲁迅而不是吹捧鲁迅,即使如陈丹青式的“还原鲁迅”,也不过把他社会意义上的政治包浆剥开,从神拉回了凡人,还是欣赏意味浓厚。夏志清刻薄的评价,也许比敬重他的人更靠近真正的鲁迅,但还是怨气太重,带着这种情绪去看总归有层隔膜。而王晓明像谈论一个多年好友一样靠近鲁迅,剥开肉体的包浆,触碰到一个痛苦的灵魂。中国知识分子,即使如鲁迅,也没有彻底坚守自己确信的可能。鲁迅不是战士,但也不是一个有滋有味的生活家。他身上包含的可能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多的矛盾和最深的痛苦。读罢仔细想想,以鲁迅注我的痕迹还是太重。但应该已经是国内最好的一本鲁迅传记。
大四重读真的感觉一言难尽…作者的主观性太强(但可以称为“作者性”),还从头到尾参杂着令人尴尬的“人生感悟”。另外,“建构”某种“叙事模式”的遮蔽性,在这本著作中显露无疑(虽然建构叙事是几乎无法避免的):与其说是鲁迅在与“虚无”的战斗中失败了,不如说是作者自己深陷虚无以至于看谁都和他一样。
应该是去年暑假读的,可读性还是蛮强的,只是80年代的痕迹有点太重了,放大了鲁迅“精神”的一面
好读,是因为通俗的语言。不好读,是因为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选择时,需要跳出文本的阅历来佐证。难以描述鲁迅其人,只是内心隐隐有所共鸣——在风中,在路上,是斗士,也是心伤的夜行人。
看似大逆不道,实则耳目一新
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承继着几千年的苦难的记忆,又亲身经受了一百多年的持续的沉沦,二十世纪的中国人仍然不能正视自己的命运,仍然只能用形形色色的乐观主义——没有对立物的挑战,这些乐观主义都不免沦为肤浅——来鼓舞和麻痹自己,以至到了这个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仍然不清楚自己是处在怎样的境遇中,仍然在精神的旷野上茫然无措:我想,这大约也正是我们自己的“命”,是你我首先应该正视的吧。至少鲁迅是以他一生的精神历程,向我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