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公家花园的迷宫的封面

公家花园的迷宫

陈丹燕

出版时间

2020-06-30

ISBN

978753215216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最“上海”的作家陈丹燕

外滩系列非虚构作品

一段扑朔迷离的公案

一座身世传奇的公园

公家花园的前世与今生

《公家花园的迷宫》,陈丹燕“外滩非虚构系列”之一。小说讲述了公家花园( the Public and Reserve Gardens),那个因“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著名公案而拥有了传奇身世的公园,从建造迄今150年中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传教士,满清民国遗少,中英混血儿,上海史专家,外滩市井居民,回沪知青子女……一个个与公园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其个人命运与公园历史纠缠在一起,互为见证,同时也成为百年来上海乃至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一道缩影……

全书配图近50幅,引用了关于“游园规则”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话题的一些珍贵资料,其图、其注、其引文成为小说内容的另一种延伸;它们与故事一起,生动再现了公家花园的前世今生。

1881年4月的一个上午,颜永京站在外滩公园门前。他像那些充满温暖感情的传教士,很容易激起人心中的爱慕。但他身上还有一种凛冽的道义,像出鞘的刀锋一样静静闪烁。自从被拒绝入园,他开始在报上发表文章,介绍什么是民主社会;又联合洋行买办和著名华商给工部局写信,要求向华人开放公园。这不是为了简单的平等,这一切,与新生的希望有关。

吉迪直到十九岁那年秋天,才知道父母有英文名字。那是个令人震惊的秋天,先是“四人帮”被粉碎,接着香港的亲戚从天而降,通知父亲去英国继承遗产。直到这时,他和姐姐才知道父母竟能说一口好英文;父亲家的祖上竟做过上海道台,这个道台在公园纷争时代,为租界华人争取到了一个公园。这个故事与吉迪在中学历史课上学的知识,正好相反。

秋阳照耀下的树丛和小花坛在阳光下渐渐松弛下来。旧日的公园,仿佛已永远留在那些粒子粗大的模糊旧照片里。十九世纪因为一条沉船而由淤泥堆积成的滩地,如今永远与陆地连在了一起。

公园开放那一年,年幼的劳伦斯•嘉道理爵士正在上海度过少年时代。回忆起那时的上海,他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如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上海那样,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世界公民。”

陈丹燕,作家。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生活、上海城市变迁、旅行文学的创作。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上海书展畅销书第一名,华东地区优秀文艺图书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宽容”文学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金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及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颁发的年度优秀图书奖。

上海文艺出版社 陈丹燕•外滩非虚构系列

《成为和平饭店》,2012年

《公家花园的迷宫》,2014年

《外滩:影像与传奇》,2014年

目录
目录
1. 爹爹
2. 颜永京
3. 柳叶撇
4. 混血儿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陈丹燕成熟了
还是那句话,太文学了,缺少历史的严肃感。不过就着这本书写到的敏感问题来说,其实在今天是否有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个牌匾并不重要了,外滩作为殖民地肯定有歧视华人的情况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这种歧视我能认同众多华人精英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崛起。但是今天很多人的民族主义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呢,或者换句话来说根本就是民粹主义,和同样作为万国租界的天津发生过的义和拳又有什么区别?我们自古以来的天朝情绪又是不是歧视外国人?或许这就是施特雷泽曼和希特勒的区别,这就是民族主义和纳粹的区别。
比起从前的非虚构好看太多。
多个角度娓娓道来,严谨而不失浪漫。
不要妄想轻易去探寻哪怕一个公园的过去,它是城市的伤疤,牵动的是历史这块赘疣,疼痛的是时过境迁回首的满目疮痍和沧海桑田,方圆五里也是广阔天地,大有文章。7.7
20230828 陈丹燕的写作夹杂了非虚构和虚构两种笔法——书中出现的人物是有依据的虚构,写作对象和背景故事都是真实的非虚构。感觉她像一个历史学者,但又拥有文学那种敏锐、冷静、克制的笔触和观察。
那时他就明白,自己与在公园长大的女孩,如同一道无解的几何题,他们如两道平行线,再如何延伸,也不会有相交的那个点。
噢 作家书店关门了 遗憾 还好打卡记录了 / 混血儿这一篇的轮换叙述视角和租界区的外国人主题都很特别啊 只有在上海是人上人的英国人一回本国就颓败不堪了 / 156 吉迪和史美娟 @作家书店
才发现自己好像从没去黄浦公园,近期得安排上。至此,外滩三部曲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