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的封面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德] 海因里希·伯尔

出版时间

2016-01-01

ISBN

978753215854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最著名的中篇小说,又名《暴行是如何发生的,并能导向何方》。此书首次出版于1974年,先后被译为30多种文字,到2007年时,在德国的销量已达600万册,并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 卡塔琳娜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管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过着体面的生活。一次朋友聚会中,她与风度翩翩的路德维希一见倾心,坠入爱河。不料,路德维希被警方以抢劫银行的罪名通缉,他逃走了,毫不知情的卡塔琳娜却成为媒体的靶子,遭到小报的肆意诽谤,个人隐私被披露,陈年旧事被挖掘,甚至连她的亲人、朋友都无一幸免地遭到骚扰。忍无可忍的卡塔琳娜,终于举起手枪,踏上了以暴制暴的复仇之路。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当代小说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科隆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中学毕业后在波恩的一家书店当学徒,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文学和古典哲学,不久即被征召入伍,经历了六年的战争生活。伯尔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并被关入美军战俘营数月,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战后,他一边当木匠和统计员,一边继续在科隆大学深造,并开始发表作品。
目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当我把卡塔琳娜波洛姆替换成小红,施特劳斯布莱德替换成小明,路德维希戈顿替换成小宇后,感觉阅读难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很多了呢(手动微笑)
有一丝《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感觉,但人物更有血肉。主人公卡塔琳娜可以排的上完美小说女主top10。(当代媒体,尤其是营销号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反思下职业道德)
不止是那条主线---新闻自由对个人自由令人发指的入侵,还有公权力对个人隐私不受约束的监听,以及冷战背景下公众普遍的意识心态上的敌对意识,是前网络时代被人肉搜索侮辱与损害的。
【2022年已读033】不知原文如此还是翻译导致,味同嚼蜡,这么短的作品硬是花了我好多天的阅读时间。今后读当代德语作家的中译作品得慎重,遇到干燥极了的文字的可能性太大了。
一个新闻引发的新闻事件...我朝最近正也在热炒这个。
无比同意Aileen说伯尔是political与文学史意义远大于文学意义的典型,这本较之伯尔的其他略好些,但也没好哪儿去。报告文学形式,也确实很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报告文学的特色,再半拉苏联味儿,结合史实看,有幅从办公室抽屉里掏出一本constitution对警卫(媒体)说你们这是构陷你们敬爱的**的经典场景,上赶着无趣。
五十年前的小说,仿佛写的就是今天的事。无良媒体断章取义制造信息污染,非蠢既坏的喷子煽动网暴和人肉搜索,还有国家机器有形无形之手的操弄摆布,一个“不小心”就让你举步维艰,甚至堕入深渊。这本书的语言采取新闻写实和警方侦讯口吻,可说是足具反讽的意味。尤其后者。侦讯手段无孔不入却无法抵达案件的核心,该核心即是倔强的女主所要勠力捍卫的那个坚强而柔软的东西:人的尊严。而国家机器则既不理会也不理解,而只能将之化约成它所能懂得的技术问题、意识形态或仅仅一组单纯的数字。这本小说最让人动容的便是女主最后也是最坚强的抵抗:在审讯笔录中死扣字眼,坚拒那些“化约”造成的信息荼毒以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虽然从结局来看归于失败,但她做了一个无愧于良知的人。
德国史课程要求读物。
说实话,今天看得几本书中惊喜的一本,之前看伯尔的另外一本不是很喜欢,这本明朗很多,虽然各种倒叙时空变来变去,但也不影响主线的理解,而且作者想表达的还是很多的,结合时代背景等等,意义之大,但是并没有很累很繁冗的感觉!这是最主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近来被各种媒体扰乱的心让我觉得,这本书难道不应该介绍给新闻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