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真理的封面

真理

[美] 约翰·卡普托

出版时间

2021-09-01

ISBN

9787532160181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卡普托一直积极地尝试以解构的方式来重新探讨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他倡导一种流动而非静止的思考事物的方式。此部《真理》沿袭了他一贯的做法,作者首先从真理在后现代状况下的境遇入手,之后向前追溯真理观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前现代的上帝即真理,到启蒙时代的理性判断,再到后现代的作为事件的真理(在这里上帝和理性都不享有骄傲的地位)。在生动诙谐的文字背后,卡普托力图阐明:任何一种静止的、稳固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被建构出来的,它并不能真实、生动、全面地解释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真理"同样如此。 约翰‧卡普托(John D.Caputo),1940年出生,意大利裔美国教授,天主教徒。自1968年起先后于美国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与雪城大学(Syracuse)出任哲学教授与宗教与人文学教授。当代诠释学领域的专家,对后现代语境中的宗教与哲学问题抱有浓厚兴趣。
目录
哲学在途
致谢
序言:行进中的真理
第1章 现代性和真理的衰退
愚人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理是努力成为真的过程。或许在这个时候看到奥古斯丁决定改宗时“拿起来读”有某种暗合。
这本书的翻译,在我短暂的阅读生涯中,荣登最烂翻译之首,简直是惊世骇俗,猪狗不如。连谷歌机翻,都翻得比他好。连小学生都能说通顺的句子,作者也翻得拗口无比,错翻更是比比皆是。这已经不是译者的能力问题了,这就是态度问题。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译者想要赚钱又没空,就机翻了一下改吧改吧就交稿了。良心不会痛的吗??编辑不审查的吗???我几乎每读一页,都要骂三次傻逼。译者丢的是整个翻译界的脸——当然可能他也根本没资格进翻译界。 让读者经历了八十一难的译者,向全国人民谢罪吧。 另外,这个译者,疑似是有豆瓣的。
#翻书#购于偶遇的桂林刀锋书店,完全是出于对企鹅的信心。作者的观点明确,总算Get了一些观点,无奈本人没有哲学底子,很多内容只能一掠而过。前现代的上帝之光,到开启现代的启蒙运动推崇的理性之光,再到后现代的极速变化和不确定,论述真理从大写的,绝对的,到动态的不确定性的过程.#真理不是警察,而是充满信心的未知#
书是太好了,讨论的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可惜翻译真的是气死人:许多句子要是我不自己在脑袋里转换成英文,基本就无法读懂;最要命的是那些大量的人名、书名、专业术语竟然不用原文标注(仅有个别配有原文)。看到 103 页黑格尔那里我简直要晕厥了,说他喜欢用连字符,翻译竟然也就硬生生地把连字符套用在中文里,比如「揭-示」「揭-开」「无-蔽」「非-真理」,更极端的是「尚-未被揭开」「有-待-于被揭开」。西文里面,使用连字符能把几个词「连」成一个词,在中文里用连字符有什么用?不过是让人徒增疑惑罢了。
谦逊,诚恳,而有趣
3.5,卡普托尝试寻找旧有的真理概念在后现代的对应物,因此不必回归前现代,大写真理不存在不一定必须像指控者描述的那样拥抱相对主义。《真理》的主体部分在于拆解笛卡尔-康德严格的理性主义以及对真理/启蒙理性的区分,因此强调现代交通流动性的隐喻,充分利用丛书主题。对于奥古斯汀和德里达希伯来性的论述非常精彩。宗教是宗教内部发生的东西,而不是宗教文本本身,福音书既非虚构也非历史,而是某种具身的经验主义,事件永远即将来临,未完成,克尔凯郭尔和尼采被视为后现代先驱的两个案例,黑格尔的问题在于错误地将这些具身称之为真理。但是不同于所谓“后现代思想家”,卡普托认可的是“后现代”的本质性存在,并指出阐释学,科学革命等诸多特征,从而置于现代性诸多二元对立战争的终结。同对后现代的批判者类似,他的思维是回溯性的。
3.5
不是很喜欢这种叙述风格,还有认为“卡尔·马克思对公正的激情也是对他骨子里的上帝先知般的激情的重演(他出身于拉比世家),这种激情源于对寡妇、孤儿和陌生人圣经式的关心。”完全是一种个人臆想的颠倒。
22/069:所以如果你问后现代主义者,什么是真理?他们可能会斜着眼睛说:“那要看情况。”后现代主义者往往不相信有一种叫真理的东西,永远到处都一样,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存在许多不同的真理,根据你是谁、你在哪里而定;他们倾向于散漫。那么问题就来了。对待真理散漫的态度被称为相对主义——我们要一直记住这一点。相对主义意味着没有大写的真理,只有许多相互竞争的真理,依你的语言、文化、性别、宗教、需求、趣味等而定,每一个都跟其他一样好。
我们的信仰、内心的准则,应该是流动的,开放的,我们本活在边界,过去与未来的边界,不要因固化与绝对封锁了面向未来的门,关闭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