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萨拉热窝女人的封面

萨拉热窝女人

[塞尔维亚] 伊沃·安德里奇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53216163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萨拉热窝女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伊沃·安德里奇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之一。

一战前后的萨拉热窝,继承遗产的女主人公因父亲的临终遗言,开始了偏执的、疯狂敛财的一生。为了追逐金钱,她不惜同身边的一切决裂,从纯真懵懂的少女变成一个唯利是图、众叛亲离的女高利贷者和发国难财的商人,最终因长期的阴郁、焦虑、多疑而病发猝死。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游记作家、文学批评家。

一战时参加爱国运动而被捕入狱,惨遭流放,在此期间目睹并经历了种种苦难,获释后任职高级外交官。二战时期拒绝与法西斯合作,写下构思巧妙的史诗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国家解放后,担任南斯拉夫作协主席,创作了多部极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曾获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和一级人民勋章。

1961年,因“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你的祖囯的历史中找到了主题并且描绘了人类的命运”,成为第1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巴尔干地区作家。

用户评论
23.2。
情节蛮老套,好在还有点新东西
巴尔干半岛,这个火药桶,终于了解了一些它的历史。
很有特色的读物,女版葛朗台。中间也很有“女性特色”的被小白脸冲昏了头。虽然挺流畅生动,但是除了好看呢?
萨拉热窝的夜晚有各种钟声,天主教大教堂敲响两点之后的一分钟,东正教也到了两点,贝格清真寺会敲响悚然的土耳其十一点钟,而犹太人没有钟声。在敌对和冲突的打击和苦难之中,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到底是由什么力量筑造出来的,它们以这样细微到古怪的方式相互隔绝,哪怕在深夜,它们相互隔绝
伊沃·安德里奇
嗯……我感觉安德里奇的心理描写可以,尤其是在刻画人物方面,但有好几个逻辑我转不过弯来,感觉人物的行为逻辑背后的心理动机很奇怪,尤其是中间部分,看得我特别没有耐心,好模糊好不清楚,而且很拖沓。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这种写法还行,但萨拉热窝小姐还蛮可爱的,不至于让周围人感到可憎,不至于的意思就是她所做的事儿不该产生严重的后果,可能确实是作者的叙事才能没有得到发挥。另外,因为安德里奇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哪怕是写一个人都具有史诗性,就是涉及到很多历史,比如一战,二战,还有对塞尔维亚人的屠杀,以及奥地利,土耳其还有南斯拉夫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另外一点就是安德里奇某些具有概括性的言辞,就是对某些主题的议论也很不错,比如两个人对一战后祖国未来的发展所进行的辩论到底如何思想不同,写的很清楚。
“这还算是什么心脏,它居然还需要花钱?”南斯拉夫版《葛朗台》。来自第一位塞尔维亚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很多人说这本书叙事不足(确实如此),但我看来,在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之下,过于铺陈的叙事其实反而显得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