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食物语言学的封面

食物语言学

[美] 任韶堂

出版时间

2017-01-31

ISBN

9787532161829

评分

★★★★★

标签

美食

书籍介绍

《食物语言学》是一部妙趣横生,从冰激凌开始,到薯片、番茄酱,横跨欧亚,探讨食物、语言、文化传播间关系的作品。一些日常生活的食材,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奇异身世,如西方普遍使用的番茄酱(ketchup),这个怪异的英文单词,其实来源于闽南语的“鱼露”“chup”是闽南语中“酱”的音,而“ket”是“腌鱼”的意思。材料虽完全不同,语言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为什么原产于墨西哥,感恩节常吃的火鸡(turkey),会是土耳其(Turkey)这个国家的名字?又是谁想到把鲜奶或果汁放进加了冰和盐的木头搅拌,发明雪酪,而雪酪又是如何演变为糖浆?后来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又为何与此不无关系?

目录
引言 001
第一章 如何看菜单 007
第二章 先上前菜 024
第三章 从醋香炖肉到炸鱼薯条 040
第四章 番茄酱、鸡尾酒和海盗 05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挺好看的,但是不懂一点欧洲语言可能理解不了他在说什么。谈食物词汇演变,兼及贸易史,属于没用趣味知识集锦。看讲到中国的部分有点露怯,使人稍稍心生怀疑,欧美部分文献足征,就很可靠。不过美国这个史学和语言学研究是真的细分,不知中国何时能有这种细分领域的半科普性质的趣味专著看。
也许是期待值太高,也许是大部分所选语料不熟悉,就觉得一般了。扉页看到“献给珍妮特”觉得很酷,到致敬谢了一百多个人,就呃。。。
中国没有甜点,月饼和桃酥不是,为什么呢,书里面说,甜点是一顿饭的最后一道菜。。。
这本书是因为王大斐之前因为专业相关看了一些,我们俩那天说起来食物价格和名称的关系时,他跟我提起,我才想起来我微信读书书架上有这本书来着。 西方学者在研究语言学的时候因为语系的差异对于东亚的研究感觉比较匮乏,似乎少有西方学者结合东方视角做研究的。此书的作者可能因为跨文化婚姻的关系对东亚语言和文化接触较多,因此能够兼顾。 从内容上说,这本书真是令我太开眼啦!而且解决了我内心很多在接触各种语言的过程里困惑已久的问题。要想就这样搞明白语言学和饮食文化是没有什么指望的,快速翻过增加一点豆知识倒是还不错。
“在晚上吃早餐是令人愉快的违反菜系语法的事”
挺有趣的 每一章都有新的收获 可以作为不能乱吃东西的弥补 对食物的热爱增加了↑
补标。印象不深了,似乎一般
非常有意思,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食物,趣味横生。语言学部分占60,希望看到有国人从语言角度去研究中国的食物。
甜点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包括那些让我们给餐厅打高分的甜点)。它是隐性文化结构的映射,是非肉眼可见的食物的语言。它藏在我们的齿颊之间。 元音影响人对食物的第一直觉有点意思。 翻遍全本没有多少国内的知识 略微失望。
有些观点很新颖,以后也会根据作者说的对菜单进行仔细辨识,食物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一个侧面,很重要的一环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