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猫的桌子的封面

猫的桌子

[加拿大] 迈克尔·翁达杰

出版时间

2020-01-01

ISBN

978753217385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那一场看似短暂的独自远行,漫长到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

◎诺奖得主石黑一雄钟爱的作家迈克尔•翁达杰!

◎布克奖50周年大奖“金布克奖”得主、世界文坛罕见的“诗歌与小说全才”翁达杰自《英国病人》以来,首部以自己11岁时的非凡人生经历为蓝本谱写的动人小说!

◎全世界发行超过70个版本,被译成20多种语言,畅销于各大榜单:《环球时报》畅销书、《华尔街日报》畅销书、《纽约时报》推荐好书等。

◎一部关于成长、记忆与爱的迷人小说,平淡中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与美丽的诗意,是翁达杰追忆的少年时代的治愈之作。

◎第一次独自远行的我们,寻找着自我尚未成型的部分。

◎翁达杰的想象力接近超现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

⚓【内容简介】

一个11岁男孩,第一次独自踏上一段21天的海上之旅,他将见证成长、友谊与蜕变。

“三个星期的海上航行,在我最初的记忆中,波澜不惊。唯有现在,多年以后,当我的孩子怂恿我讲述这段旅程时,它才变成一番历险,透过他们的眼睛,甚至成了人生中某件意义非凡的事。一次成年礼。”

⚓【媒体评论】

◎悲伤、成熟、怀旧。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那些永不回头的旧日时光。

——《科克斯书评》

◎《猫的桌子》唤起了所有年轻人的共同回忆。船上的许多情节,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只有在儿童时期才能真正体会到的恣意放纵感。

——《全国报》

◎迈克尔•翁达杰是现存无比伟大的英语作家,他唤醒了人们对于文学之美和力量的信仰。《猫的桌子》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华尔街日报》

◎《猫的桌子》的故事跟我自己从小到大的游牧式经历有关,我在许多地方生活过。写一本书对我而言,就是去一个新的国家,这两者都包含了探索和发掘未知自我的意义。

——迈克尔•翁达杰

◎这个故事是如此的动人,令人不愿在旅程的终点下船……虽然《猫的桌子》的海洋之旅只持续了21天,但它浓缩了完整的一生。

——知名书评杂志《纸与笔》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

世界文坛罕见的“诗歌与小说全才”。1992年,翁达杰荣获英语文学至高荣誉布克奖;2018年,荣获布克奖50周年大奖“金布克奖”!

1943年,翁达杰出生于斯里兰卡,11岁随母亲到英国,19岁移民加拿大。他凭《英国病人》获得布克奖和加拿大总督奖。2018年,翁达杰新作《战时灯火》在英国出版,再次获得布克奖评委的青睐。《猫的桌子》是翁达杰以自己11岁时的非凡人生经历为蓝本谱写的动人小说。

诺贝尔奖作家石黑一雄与翁达杰对谈时,感叹“翁达杰的想象力接近超现实”。翁达杰也直言:“我从来不愿意写一部结局完满的小说。在结尾处我总要留一扇门。我的故事里有角色消失了25页以后忽然又回来了,但他们并不需要解释之前去哪儿了。”

译者简介

张芸,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学士,现居美国。自由译者、撰稿人。译有《遥望》《猫的桌子》...

(展开全部)

目录
启程 005
马萨帕 029
C层甲板 037
一个澳大利亚人 040
卡西乌斯 04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二十几岁时的我们,一心忙着成为别人。
如果没有拉丝凯蒂这封选错被拯救的孩子而未送出的信,这个第一人称视角的三人行大冒险故事并不算被翁达杰完成得奇妙。原以为卡西乌斯那幕昏暗中贴着裸女跨骑在枪托和马背的壁画站在板条箱上是全书最喜欢的场景,拉丝凯蒂拔出刺向腹部的剪刀后迎接黑暗也好动人。前些天还在想我从未能成功地溯源自己对公路题材的钟爱,原来不止我,还有这么多人对于多人行大冒险的期待之芽从播种的那一天起都持续在记忆中燃烧。很想以后能读到女性视角下黑巷少女的狂欢与冒险。玛茜形容迈克尔“你将你的友谊、你的深情,只交付给那些远离你的人”,我或许有一个人格与迈克尔重叠。
一段作者和朋友的碎碎念,就像梦呓,带我们走入一段幻想的时光,它有些许悲伤,有些许成熟,又有些许怀旧,但是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回忆,是我们回不去的少年时光,特别是那句“二十几岁时的我们,一心忙着成为别人”,到最后才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发掘自己,接纳自己,探索自己,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段路程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体会成长的意义。
翁达杰的少年时代,共鸣很深,“男孩早晨一跨出家门,便将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在属于自己世界的进化版图里。可那是一段危机四伏的青春。”
我是翁达杰的忠实粉丝✌️🤘
回忆都是美好的
很久没读到这么结构工整又诗意流动的小说了。 以跨洋轮船为小舞台,上演了三幕剧: 起先是心智懵懂、自由无拘束的男孩,“没有定型,尚未变成什么人”; 开始在游轮上结识各色职业的人,钢琴师、植物学家、训狗师、马戏团演员、体面小偷…这部分有读红楼梦之感,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缘分热融融,少年视角初见成年人世界; 第三阶段开始成年人式的落幕:一系列意外和事故,欺骗和利用,伤心和离心…发生得快又自然,不容反应;在轮船抵达终点后,众人一声招呼不打地散场。 翁达杰的小说迷人之处在于,在顺叙推进时,时不时加入多年后的回顾,正在发生的过去、交叠着已经发生的未来,产生了“如果当初…”的宿命感。 才华横溢,是情节饱满的小说,又像看电影历历在目,还有涌动的诗意。
拉斯凯蒂小姐的信,认为是本篇最佳。这篇的文字读起来不如《战时灯火》那么顺畅优美,可能是因为…接下来拿下《身披狮皮》。最后,一句摘录:在那一刻之前,我担心的只是自己会不会永远迷路。可现在,因为她的话,我感到了冷。 个人拙见,这是因为在遇到ta之前,对自己的人生迷惘,不知所向何处。遇到了ta后,明确了未来,才有精力开始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
读得不是很顺,翻译可能有点问题。 作者在不同时间之间不断穿插,遇到的每个人都很值得玩味,表面印象和多年后被发现的“真相”交织在一起。 没有读过这位作家的作品,这是第一本,可是让我没有去看他别的作品的心情。
作者的每本书都是渐入佳境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以度过枯燥乏味的前半部分。谜底会揭开,一切豁然开朗,会有足够的后劲让你去思考去回味。那时候蒙昧无知十二三岁对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深刻的幻想以及一些简单的欲望。会把偷窃看成一桩伟大的冒险可以在同伴面前夸大的吹嘘,骄傲的逞能,可以把自己绑在甲板上看风暴肆虐船只,暴雨把脸庞蹂躏的面目可憎,可对所要面对的危险依旧懵然不知,这是多么巨大的勇气,即便它源自个人的年幼,源自对这个世界模糊的认知因此即便是下船去陌生的城市走走都需要有大人陪同的年纪也会对比我们更加弱小更加无助的人投以同情的目光带着真挚的感情去守护他们。这种勇气一腔孤勇,难能可贵,有且仅存在于那段幼年的时光,并在很久以后的将来,你会回想起是哪一个人哪一件事让你有了这孤注一掷的勇气,且不带有丝毫的懊悔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