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旅行人信札的封面

旅行人信札

陈嘉映

出版时间

2022-01-01

ISBN

9787532175048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些是1981年旅行时寄给北京亲友的信。我哥哥嘉曜极喜欢这些信,说要发表。他不是出版家,说说罢了。1993年回国,住在嘉曜留给我的房子里,收拾房间时发现了这些旧信,用心捆扎在一个盒子里。有朋友读了些片断,愿帮我出版,于是我请妹妹小琳输入电脑,作了些修整,删除了纯属家务事的部分,给了这位朋友。不知怎么就搁下了。此后几年,有朋友约稿时,曾把其中的一些段落裁下来充数。二十几年前的文字,今天是老掉牙了,但陈希米惜老,张罗把这些信全文出版,在下深表感谢。——陈嘉映 陈嘉映,1952年生,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其学术贯通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哲学·科学·常识》《说理》《价值的理由》等;译有二十世纪极重要的两部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目录
前言
第1封 3月17日~18日 娘子关→骊山→西安
第2封 3月19日~20日 半坡/碑林→成都
第3封 3月21日~23日 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
第4封 3月24日~26日 乐山大佛/青衣亭→峨嵋山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在2022年初读陈嘉映老师1981年的游记,他在书中边走边回忆15年前在各个地方的经历,而我也跟着他的脚步怀念我10年前走过的相同地方,同样的景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纪和年代,总有着不同却又相通的感受。虽然是流水账,但文字却如潺潺流水一般清澈明亮,节奏感极好,像在读学生时期课本里的古人游记,画面栩栩如生,仿佛入了山水画,心情也也跟着相同的节奏哼唱起来。那些年轻人应该有的义愤,天真烂漫和窘迫幽默,常常引起我这个中年人心底的共鸣。
【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91】陈嘉映老师在《从感觉开始》、《走出唯一真理观》等书中提及个人生活时给人的感觉是:儒雅、通透、舒服。但《旅行人信札》给人的感觉是:以旅行期间写给家人的书信来说,即不见沿途的风情与各地的人情,又不见对异地分离的家人的思念。在写给妻子阿晖的家书中其说道:“文章之道,不过达意而已。事质平实,无须感慨万端;热情洋溢,不必巧弄含蓄。就我个人而言,只望得建安盛唐之万一,真率朴直,少弄花头,自然就有刚健在其中了。”给人感觉话虽没错,但说法有点儿端着。我怀疑年轻时的陈老师有路怒症,一路上遇到许多陌生人,多半时间都在挑对方的各种毛病。
想去峨眉山、乐山大佛
你终于闪耀了吗? 我旅途的终点
文笔还可以,但字里行间流露着京城人的傲慢,即使文笔很好也看不下去
“人生在世,究竟脱不开这个烦。而烦之为烦,就因为人生总不是个定型的局面。今日了悟了,明朝复又执迷;或竟不如说,不着迷就没有了悟。人生之谜因此就不似一个方程,求出了根就可以摆在那里。思领悟在,并不断领悟在;思跳不到存在之外去作结论,反倒执意寓形宇内,寓身于万象,从而把万象保持在真如境界之中。”摘抄了太多。看一看八十年代的中国以及陈老师的心胸。
这个五一,伴随着三十年前的游记,神游了大半个中国,不虚此行。峨眉,雁荡,黄山,九华山,作者文采斐然,坦荡荡,意气风发,恨不得亲自走一场。
20220428:断断续续读完,恰好也到而立,与作者当时亦是同龄,书中观点自是有些赞同。杭州,苏州北京上海广州,亦或者福安福鼎柘荣,我之远游和归途作者竟也走过,惊喜非常。鼓浪屿,厦大,鼓山,西湖,北寺塔,留园拙政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闪过也惊醒我遥远的记忆,可惜当时的我并没有游玩的心境,只是为了生活东奔西走,如有机会,定也将重走一番,写上几篇游记,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