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地铁的封面

地铁

韩松

出版时间

2020-07-01

ISBN

978753217547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地铁》是华语科幻代表作家韩松“轨道三部曲”的经典开篇,由五个相对独立而又遥相呼应的章节组成:《末班》写公务员老王窥见地铁里很多奇怪矮人把同车人都装进瓶子里运走了;《惊变》里另一辆地铁进入永无尽头的运行隧道,拥挤在车厢里的乘客从人变为非人,“进化”或“蜕变”为新的物种;《符号》描绘看似不久的未来,一群人为了探究地铁之谜,进入废墟般的地铁隧道,大概了解到公司化的政府所主持的“地铁”工程实为“宇宙化”历程中的一次灾变;《天堂》写地铁里幸存的后人类物种,试图重返地上天堂,但经过进化的鼠类已经捷足先登,占据了人类的废墟;《废墟》写小行星上的人类后裔,派遣一对少男少女,重返地球大陆,想要破解人类文明灭亡之谜,但与其说他们最终了解真相,不如说陷入更深广的幻象之中,少男在小说最后一刻,“发现什么也不存在”。 在地铁的世界以及它所表征的空前繁荣景象背后,韩松却揭示给我们看梦魇一般的秘密。正如学者宋明炜指出的,“寓言式的现实批判精神,还应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中观察。韩松的文学想象所承续或直接对应的,是鲁迅。……更为深切的意义,在于弥漫在整个叙事中的对‘虚无一物’的执着。地铁未来史的叙述,始于对‘虚无一物’的恐怖体验,终于对‘什么也不存在’的发现。” 韩松,华语科幻代表作家,出版小说医院三部曲、轨道三部曲、《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宇宙墓碑》、《独唱者》、《再生砖》等十余部,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华人科幻文艺奖、全球华人科幻星云奖等。作品被译作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等。现在新华社工作。
目录
末班
惊变
符号
天堂
废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两篇写的莫名其妙的
《符号》《天堂》《废墟》三篇很不错,前两篇的怪谈有点俗套。韩松对地铁的创想还是多少能对上电波,全篇比起科幻更像是怪谈,不过有什么关系呢,爱手艺设定下的卡夫卡故事 《惊变》和《天堂》算是文风可读性比较强的,但每一篇都感觉没有收束得住。这种大设定小故事的小说没啥推敲设定的意义,本来也不是推理,韩松自己肯定也没给设定圆回来。 吐槽一下就是新出版的科幻明显封面好看很多,没有儿童读物的感觉了。这套也是,医院系列也是,弗诺文奇那套也是…
大概也就后记能看明白了。阅读起来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未来很惨,最后也只剩下孤独,也不可能搞明白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这点可能读明白了。
小时候看韩松还上瘾的,现在再看,咋故弄玄虚啊
很久之前看了前四篇,今天补完了最后篇。绘画式,堆砌意象的写作;有非常棒的比兴,节奏感,和情绪力量。但是也同时出现的是混乱不清,令人反感(同时无目的),和糟糕趣味。恶心心+很精彩
虽然2011年前后就听说韩松老师,但最近才第一次读他写的作品。这本书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纪录片。“未来难以改变”。《符号》和《惊变》能读下去,再后面的部分,我读不太下去。
确实写得很意识流,有点聊斋志异的现代版的感觉,又像极了好莱坞的宗教奇幻电影。文笔处处混合着阴郁的原始生殖的性,却又不似色情而是蚁巢般原始的性冲动。很多想象即使是文字描述也想象不出具体的画面,却能感受那股子虚幻与阴霾。被《惊变》吸引进来,然而其他的篇章却需要耐着性子才能读完,确实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充满着对世界、宇宙、性的隐喻。只是赞同作者说的:其实小说跟人生一样,其实是由一些疏离的片断集合成的“准长篇”,但从来不存在主题和结构都很明晰而严谨的所谓“真长篇”。
就读过《地铁惊变》,初高中的时候在《科幻世界》上看的。再加上北京地铁没有尽头……以至于我后来参加工作了还不敢坐地铁呢。可能我想象力太丰富了,画面感太强了!!!
不是我不接受cult,确实就不太经得起推敲。
隐喻 末日 欲望 探险者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