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走出孤岛的封面

走出孤岛

吴琦 主编

出版时间

2020-04-30

ISBN

9787532176120

评分

★★★★★
书籍介绍

《单读24·走出孤岛:水手计划特辑》是《单读》在话题、内容与设计上的又一次自我革新。

集中展示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文学活动“水手计划”的作品成果。刘子超、柏琳、曾嘉慧、冯孟婕、郭爽,五位水手前往帕米尔高原、萨拉热窝、日本长崎、摩鹿加群岛和东南亚等地,发回他们的记录与思考;

首发晓宇的“疫区日记”系列文章,紧密关注疫情时期人的物理与精神处境;

与澳大利亚大使馆合作创立的“澳大利亚文学专栏”继续更新,走向更广阔的海外文学世界;

诗人杨键对母亲的哀思,在这个生命消逝的时刻格外触动人心;

作者巫昂充满智识的十封信里,洋溢着令人愉悦的洞见;

青年导演唐棣对于影像与文字两重世界的体验,造就了他独特的审美视野……

在这个人人坠入孤岛的时刻,我们选择走向他人,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联结

——2020年,在宽阔的世界,让我们做一群不狭隘的人。

晓宇,牛津政治学博士。

刘子超,作家,译者,旅行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现自由写作。著有《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

柏琳,原《新京报》资深记者,现为独立记者,写作者。曾对阿摩司·奥兹、帕慕克、彼得·汉德克、阿列克谢耶维奇等120多位中外文化知名人士采写深度访谈。著有《双重时间:世界文学访谈录》(即将出版)。主要关注后南斯拉夫时代的巴尔干半岛现状、新民族主义和新民族战争等问题。

曾嘉慧,19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伦敦政经学院人类学系。主要拍摄和写作关于东南亚(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历史层累中的杂音,同时还从事编辑和出版策划的工作。

冯孟婕,1994年生,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毕业,森林所硕士班研究生。目前旅行于马来西亚与印...

(展开全部)

目录
【日记】
疫区日记 晓宇
【水手计划】
帕米尔公路和瓦罕山谷 刘子超
萨拉热窝无消息 柏琳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这个黄梅雨天里,就着半瓶啤酒读完,感觉眼前的桌子都流动着河水与炮火的影子,是的,我感到的是血涌,那种想要在写作中耗尽生命的理想,世界的水手,多么海明威或杰夫戴尔式的计划,写作者敞开私人的经验,写搭车,写邂逅,写意外的见与不见,郭爽甚至写病中的父亲,但恰恰是这种私人的视角,折射出生命的开阔与炽热,晓宇在地下室感到的“不择期的审判”,刘子超写喷赤河的流淌“平静如同暮年”,柏琳写萨拉热窝市政厅“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正是文字对感受的修辞性保留,通达贝克说的“最难看见的,往往是那些最真实的事”。另一方面,这些边缘性的“壮游”,也带来对历史与现实议题的亲切想象,在画着“东西文化交界线”的地方,你才能身临其境地问“全球化与世界主义如何无缝对接”,在种种权力的边界,你才能逃离被中心化的集体记忆。
对57老师的这次开篇有点失望,叙述身边的人事物与时间时,生疏感就有了。水手计划萨拉热窝文很优秀。
《疫区日记》拉低了整体水平。虚浮矫情的个人经验,支离破碎的遣词造句。看得直想打人。
封面和健能酸奶一样 是十分强健的黄色 还有激情澎湃的柏琳 连读两遍
最精彩的是水手计划里《帕米尔公路和瓦罕山谷》与《萨拉热窝无消息》两篇,独自跋涉的写作者,行走于异国的风光和日常,也行走于历史的脉动。2020年全球各大都市的人都困在自己的“孤岛”里,彼此割裂不仅是一种隐喻也成为一种现实,这时候我们更需要重新发现世界。帕米尔高原和萨拉热窝都处在几大帝国或文明的交接处,一个因贫瘠而荒凉,一个因战乱而困苦。在这些地方的游访启发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不是对抗而是共存的世界主义。像主编吴琦在序里说的:“我们怀疑一种集体叙事,又被另一种共同情感调动。”集体叙事常意味着政治对抗,而共同情感则意味着世俗共存。
《单读》近两年最合时宜的一本,结合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现实版小小说
讲疫情和南斯拉夫的两篇最触动我,别的略平(plus 浓浓的中产气息(无褒贬)
在溺水中学会游泳。人不能不往前走。刘子超的帕米尔高原最好,疫区日记的遣词造句很奇怪,其他都一般般
风格形式丰富。要是图多点就更好了!(曾提到的海洋世界,郭提到的崎岖山路都没有)
一读旅行文学就有马上出发的冲动,其实已经买了刘子超的书了,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摩鹿加消逝》看完又看了一个纪录片,文字后配上视频,真是一场享受。这本书又拓宽了一点儿我的视野,那就是关于萨拉热窝的。有一段话读了五味杂陈:“我希望有一天在萨拉热窝,如果一个年轻人想学习哲学,不会有人对他说“这样你就找不到工作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都会得到良好的生活。无论他是塞族人、克族人还是穆族人”。我心想,这哪里是萨拉热窝憧憬的未来这分明就是世界憧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