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花园中的处子的封面

花园中的处子

[英] A·S·拜厄特

出版时间

2020-07-01

ISBN

978753217692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花园中的处子》是世界文学泰斗A.S.拜厄特的经典代表作“女性成长四部曲”第I部,中文版初次面世! ◆有些弯路我非走不可,因为有些追求不可辜负! ◆李银河强烈推荐拜厄特的作品,称其“特别好看”。 ◆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曾与拜厄特对谈:“我看了拜厄特两部新小说,顿时妒忌她。” ◆中国多所重点高校掀起“拜厄特研究热潮”,出版多部学术著作,相关可查学术论文300多篇。 ◆拜厄特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以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荣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会员等多项终身荣誉,约克大学等十几家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7项各国文学奖,布克奖只是其中之一。 ◆拜厄特作品翻译专家杨向荣精心翻译,亲撰译者序。 ◆我不想写小女人的东西,而是想写对人的思想有解放意义的小说。”——A.S.拜厄特 ◆十七岁的时候,这个世界完全呈现在自己面前,没有瑕疵,无论它可能变成什么样,无论它已经注定要成为什么样。——摘自本书 1953年,为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以童贞女王为主题的戏剧在花园里热烈上演。 台上的童贞女王高呼:“我将始终如一,保持单身。” 台下的扮演者,17岁的弗雷德丽卡,选择以破处甩脱少女的天真无知。 同年,文采斐然的姐姐斯蒂芬妮也厌倦了父亲以他的期许掌控她的人生,*终选择以结婚来逃离家庭。 A.S.拜厄特 出生于1936年,英国小说家,诗人,布克奖得主。2008年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 1990年凭借天才之作《占有》获得布克奖,一举轰动世界文坛;1990年和1999年,先后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和大英帝国女爵士勋章。 拜厄特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博学和绮丽高超的修辞艺术闻名,她的作品主题涉及生物学、达尔文主义、绘画艺术,体裁包含戏剧、诗歌、书信,兼之以丰富的隐喻和超凡的想象力,磅礴壮丽,又洞悉人性之微。 拜厄特女性成长四部曲是她耗时近30年写就的久负盛名的代表作,以一位英国知识女性弗雷德丽卡的成长史诗,串联起二战后几十年英国的历史变迁。 杨向荣,译有《斯通纳》《荒野侦探》《鸽羽》《鳄鱼街》《最蓝的眼睛》等,著有短篇小说集《果园之火》。
目录
译者序 波澜不惊的繁密
序幕 国家肖像馆:1968年
第一部 逃亡者的美德
1 遥远边地
2 在狮子窝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其实在读到序章描写多年后的艺术聚会这点我就应该想起静物 而失忆如我在读到一半的时候终于把这本和静物还有巴别塔联系起来 弗雷德丽卡的成长感瞬间就立体了。有可能是拜亚特的多次提及 我觉得很像是劳伦斯笔下的女人们和男人们的学院派版本 从文学艺术角度来阐释性和个性的觉醒已经内外冲突。纤毫毕现依然。还是想问为什么国内要把四部曲按倒序出版。
花园中其实有两位处子:一是渴求通过身体的破处打破精神上被强权家庭(Power House)隔绝真实世界的“膜”的姐姐弗雷德丽卡,二是因孤独敏感被男教师迷惑的数学天才弟弟马库斯。 所以原文标题中的Virgin没有被翻译成少女或是处女。
文化门槛有点高,读不进去
语句真华丽,就是很厚,而且有点看不懂,所以也没看完……
我们时常放弃自己真正的追求,迎合世界,因为这让人轻松、无责任,可久了令人厌倦,使人麻木,我们又更想看到世界的本质,相信知识即权利,愿意用一切换取懂得世界运行背后的规律,再久一点呢,看多了这花花世界,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这才发现蜷缩在一切光怪陆离之下的自我。它还好吗?是在与世界的摩擦中被碾磨成灰粉飘散了,还是在漫长的时光中与自己达成和解?看完这本书也算是坚定了我想要辞职的决心,趁着还年轻再放手去为心中仍然蠢蠢欲动的梦想奔跑一次。
大概是我没看懂,这个故事不是反抗父亲吗?为什么属于女性成长的那部分?因为反抗父亲是暗示反抗父权吗?马库斯的成长线不如斯蒂芬妮和弗雷德里卡丰富吗?但是马库斯的故事最神秘啊。 不过这三人反抗的方式我都不太理解,大概是时代差让我不理解吧
一起去海滩……………
断断续续读了接近11h,卢卡斯和马库斯的精神实验部分读得让人晕眩发狂,弗雷德丽卡崇拜她的老师亚历山大渴望与其发生肉体关系 终于在马库斯生病了的时机独自留守家 买菜准备与亚历山大共度美好的夜晚 却突然在威尔基的劝说下去了另一个地方 在一个旅馆中完成了自己的初次性体验 但他们并不相爱 亚历山大在小说开端孤独地走进来,最后又悄然潇洒地离去 完成了他的戏剧《阿斯翠亚》 小说谈到爱情反复提到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恋爱中的女人》 有大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神话原型 姐姐斯蒂芬妮和弗雷德丽卡将来会走向怎么样的人生之路呢
序章不错,后面看不下去了。20220218-
繁密到几乎有些难读的段落,但随处有吸引读者细品的句子,用这样的文字来讲述一个文学之爱的故事刚刚好。亚历山大注定会爱上弗雷德丽卡,因为他们都是“语言的动物”,存在一种“智性的直觉”,他们的相爱才是对“文学的承诺”。但17岁女孩的世界无暇且无敌,弗雷德丽卡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选择的事情”,不怕受伤害,承受得起任何后果,所以“破处”也变得反客为主——“花园”、“处子”和“流血”这些意象从文本中照进现实,这场文学之爱也终于走向了“可以孤独也可以不孤独”的结局。故事情节很简单,但节奏却把握得那么棒,戏剧的筹备伴随着种种铺垫,在即将上演之时拉开高潮的序幕,登场的角色一一奉献上他们的独白和表演,最后尘埃落定、戛然而止。读完小说就像吃罢一顿大餐,需要好长时间消化,暂时不读下一本A.S.拜厄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