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封面

把自己作为方法

项飙

出版时间

2020-06-30

ISBN

9787532176953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目录
代序 重建对话的精神
前言 自我是一种方法
北京访谈
访谈之前
童年图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意思。在两点上与我个人的认知是非常契合的,一是对知识分子群体和他们的口号保持距离,项飈说自己是天然地带有距离感,而我实际上费了很多力气才从启蒙热潮、价值输出、知性作为道义责任、自由主义激情这些东西里回过神来,来我们云南边陲乡村呆几天、或者就到楼下菜场逛逛、跟超市售货员聊聊,看看老百姓真正关心什么、需不需要指引和启蒙。其二是研究方法,从最小、最与自己有关、最技术性的东西开始做起,非要谈关怀,也希望是有基础的、技术性的关怀,不要讲屁话、装腔作势,老老实实地研究和写作。
实在不知道怎么说这本书。今天丹妮突然把最早的聊天记录翻出来,竟然是四年前的七月此时,当时哪知道做一本书要这么久,每天都想着明天就要辞职出去搞创作,反倒是世界的苦闷和颠倒从那时就有苗头了。拿到书以后觉得陌生,自己的状态大概也彻底变了,尽管还是会抱怨,但比当时确信多了,知道既然选择了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所以在稿子最后一次修改时,在结尾加上一句话,对话的精神、带有反思的实践不应停止,我们所选择的生活与研究都要继续下去。这一路没有想象得那么孤独,反而不断遇见互相启发彼此督促的战友。多么值得。
2021-8-10打卡纪念。
这是编辑生涯做得最久的一本书,从2017年7月的动念、到今天的实体书上市。在这四年里,它持续输送给我热情、新知、力量,像一条纽带,把我和远方敬爱的师长、志同道合的伙伴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最初的想法、问题,到提纲、草稿,再到成为一本书、一个新的邀请,它呼唤着新的伙伴的加入,呼唤着另一本书——另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没有比这更幸福的。这本书,提供的方法,于我,就是关于如何把一个想法变成一本书。希望它可以被更多的人阅读,希望更多的人,能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对话式的一本书,“人的再生产”让人印象深刻。不仅仅是人,组织,社会,国家都要再生产,就是在这样的再生产过程中,我们在历史的潮流中浩浩汤汤前行。
感觉像是很努力地去真诚了,但有些话题上还是表达得有些躲闪,语焉不详。。
有一些零散的启发,关于认识世界的方法,乡绅精神,在地视角,边缘角色。不过看访谈有点太跳了
看完有一段时间了,即使抛开观点和内容,这本书依然会让我有再一次读的冲动。作为初级研究者,看到大佬也曾年轻,也曾迷茫,也曾对自己做的研究充满质疑,作为一个学术小白,我感到一点点安慰和鼓励。
社会调查和实证分析 如果有这种实践的机会,我的论文不至于到现在憋不出一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