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学的邀约的封面

文学的邀约

格非

出版时间

2021-03-31

ISBN

9787532179114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除了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叙事和修辞之外,亦论及一般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及其功能的历史演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经验与想象、作者及其意图、时间与空间、语言与修辞。作者在细读中外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叙事的传统资源,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和辨析。同时,本书还希望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18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观念的诸多方面,进行初步的反思 。

格非

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月落荒寺》《望春风》等,中短篇小说《隐身衣》《蒙娜丽莎的微笑》《褐色鸟群》《雨季的感觉》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雪隐鹭鸶》《小说叙事研究》等。

作品曾获得多种文学奖项,其中主要有: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目录
自序 001
导言 现代文学的终结 001
第一章 经验与想象 023
花非花 025
遭遇和经历 03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新的时代,从传播到接受到创作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的功能已经从那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时代声音变成了被消费的对象,好像这才真正地回归了文学的本质,让我想到了宋朝的话本与明清的书坊,真正由兴趣和爱好和消费者主导的市井文化。可是这也是文人的失落之所在吧?文以载道,好像在小说这里不复存在了。应该如何立身,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有诚意的探索。
很喜欢格非对现代文学的反思,以及他指出新批评理论的谬误,如何理解文本其实仍是一个大问题,文本、经验、作者乃至时间空间都是值得分析的对象。
多读书吧,才能欣然赴约,享受文学~
及物,可信。
读写指南
好书,好书。作者对文学的分析透彻且易懂。通过对文学的分析也能了解到社会的进程以及人类的思想变化。最后一节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分析重新激起了我对陀氏作品的好奇,之前在看《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时候并未留意到这些内容。原来我爱我所爱的这些东西,只是为了留住时间。
渐入佳境:经验与想象;作者及其意图;时间与空间;语言与修辞。
难得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生还有这样对西方理论敢于质疑同时尚知道从本国文学创作中获得感悟的,当然质疑力度和自己原创度远远不如赵汀阳赵鼎新这我激赏的二赵,那俩才叫平视东西而能其上,也许这也是格非能任教清华大学的原因。华东师大中文系自打和张承志结下梁子后我就觉得好笑,张远山搞所谓《庄子复原本注译》就更是唯有呵呵:拿自由主义类比庄子,不如用天演论,更贴切。但也许我应该收回前面的偏见,因为当年读刘衍文刘永翔父子《古典文学鉴赏论》给我的印象极好,大陆小说家写的文论,终于有可以和台湾的张大春一较高下的作品了,之前马原阎连科毕飞宇王安忆的都是单篇分析可以但理论不足。而且一点也不深奥,值得高中学生读一下,明了文艺学入门门径。事实上我怀疑这一本是今年魔都市语文教研室要求各区教研员读的。
前半部分论述的,有很多哲学意义上的东西。一切经验都是话语的产物,个人的经验本身是社会意识的产物,我们在声称拥有某种独特的经验时,不过是在说我们拥有一种语言的容器,可以将经验容纳其中,个人经验表述,是与不同话语纠缠过程,是一种产出,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将其重新安排,体现个体意图。要避免写作的自动化。艺术手法和文学形式的目的,就是把如常的被赋予太多意义的事物重新陌生化,减少被读者化约化地消费掉。后半部份他细致地讲述了文学创作的形式和脉络。
第一次让我觉得文学理论比文学作品本身有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