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陈寅恪语录的封面

陈寅恪语录

胡文辉 编

出版时间

2021-08-01

ISBN

9787532179381

评分

★★★★★
书籍介绍
原汁原味,具体而微,呈现一代史家的学术世界 史识诗心,古典今情,还原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 ◎学术丰碑,道德楷模 陈寅恪先生是近百年来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毕生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条,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学习陈寅恪,对于读者治学、为人、处世均有深刻意义。 ◎汇辑零金碎玉,尽力广搜博引 本书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三十余种旁人的记录、回忆中广搜博引材料,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附录诗作,以凸显陈寅恪的史识和诗情。录文不避重复,着重将零散材料汇辑一处,并逐一注明出处,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 ◎依据权威底本,还原学术风貌 本书在选录时注重校勘,除依据权威的陈寅恪作品版本外,还参考不同版次印刷本、手写本或手迹做了校订,尽力做成一个可靠的摘录读本。这个读本不仅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也努力还原陈寅恪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陈寅恪作为一代中国史学巨擘的学与思、言与行。 ◎突破阅读门槛,方便通览领会 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均以文言文写成,大多遵其生前愿望以繁体竖排形式印行,阅读门槛比较高。本书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用更适合大众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将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以“语录体”逐条呈现,内容精炼,编者又加以适当的按语进行注解,有效帮助读者突破陈寅恪著述的阅读门槛,方便通览、学习、研究。 《陈寅恪语录》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旁人对于陈氏讲课的记录、关于陈氏言谈的回忆中选录文字,以编者个人的趣味和眼光做取舍,非敢谓竭泽而渔。选录内容侧重适合“语录”的通论,更加突出陈寅恪的史识。录文不避重复,相反特别着重将同类的零散材料汇辑一处,有意做成“语录长编”,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本编所选录文字,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并选摘陈寅恪具有思想代表性的诗作,逐一注明出处,简体横排,以期更好地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还原陈寅恪的精神风貌,方便读者阅读、学习,真正领会陈寅恪的学与思、言与行。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后回国任教,历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清华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其他学术研究机构职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挈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西南联大等校。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南迁广州,晚年为中山大学教授,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著有《寒柳堂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今已汇为《陈寅恪集》。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为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毕生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条。 胡文辉:学者、新闻工作者。1967年生于广州。工作之余,从事学术研究。近年来对陈寅恪研究贡献尤大,以《陈寅恪诗笺释》一书为学林称道。另著有《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现代学林点将录》《拟管锥编》《广风月谈》《人物百一录》《洛城论学集》《文史足徵录》等作品数十部。
目录
编选说明
引用文献及其缩略语
治学方法
◎ 学术独立
◎ 同情与客观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到最后,但觉满目酸苦,而傲骨嶙峋。
我不是义宁粉丝,我觉得这种语录形式挺好的,没啥冒犯不冒犯的。
“语录”一般指的内容是口语,若是这本书专注于搜集师友回忆等文章里面散见的陈寅恪言论倒是符合“语录”的定义,书中一半多是其作品摘抄,体例上看近乎“学案”。然而编者一方面没有搜集语录的能力,一方面没有撰写学案的才华,只能从两项中各取部分只言片语,攒成一书,名曰“语录”。 这种生吞活剥式的编辑产品,其理想受众,与其说是对陈寅恪学问感兴趣的人,不如说是《围城》里那个督学或者急需名人名言填充八股文的高三学生。 至于其出版是否符合陈寅恪生前愿望、点校与注解水平是否高明,倒是次要的问题了。
门外汉未忍逑去,或自门隙中窥探,或翘耳凝神,企图听得一二语。知陈先生所讲为西晋清谈。陈先生曰:“清谈可分二期,前期在西晋初年,为政治斗争方式之一种,东晋则为名士之清谈,所言不及于民生的事。 “世之言清谈误国者,皆不知是谁误国?当时在位大臣重清谈,贻误荒疏其责任,自然有误国政,至放山林隐逸,旨在批评朝政,确有一种好处,并不曾误国。” “魏武帝深恨清谈,一如其他帝王深恨自由的言论。曾经多方伤害清谈之士,并没有成功。迨司马氏执政,对清谈作更进一步的摧残,使许多文人,不能再谈政治,而只好去谈一种反抗现实的老庄哲学,以及无关政治的文艺。 “清谈之士为避免杀身之祸,乃不得不遁迹山林,大谈其玄旨。而其他等人,虽有些自以为是儒教的,也帮助司马氏夺取政权。故当时清谈之士,不得于上,而自有其不可掩没之声誉在。”
这本语录的价值,依读者对陈寅恪的了解程度而异。专业研究义宁之学的人,可能会感到搓火。对陈寅恪的了解为零的人,当然也不必读。最适合的是读过《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许多著名论文(不管读没读懂)、熟悉陈的身世、但因为专业的限制而没有读过他专著的那一大批读者。比如我看完这本语录之后,就有立即读《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动力。仅就这一点,我觉得这个语录就很成功。另外,这本书将陈氏对同一主题的论述收集在一起,所以有一点concordance的意思,很适合预习和复习。
山门外看大佛,寺门微开,群芳掩映,不见本体,犹有拈花微笑之悟
可以一看,有点乱。
将“不宗奉玛烈主义,不学习政治”的一介学人之言论,以类乎我朝太祖语录的体裁汇编,不免有些荒诞。主题的分类非常个人化,很多材料语段放在不同主题下两可,不太能起到索引作用。略翻一过,注意到一些有启发性的零散观点,如清代经学昌盛史学不振之由,佛教对经学的影响等等。为避免断章取义,还是找了汪荣祖写的评传对读。这本书成功引发了我系统通读陈著的兴趣(flag),希望日后可以完成。
陈氏学问、思想之大观,可为入门,可为索引。
出这种书与骗钱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