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榆林道的封面

榆林道

胡成

出版时间

2022-05-31

ISBN

978753218301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十年,陕北重返。再见边关,再见故园。

共赴穿越历史与地理、过去与当下的现地之旅。

一切都是触发记忆的开关,你永远无法预知它们什么时候忽然出现。

“波罗池梁”“马号圪台”两款明信片随机赠送。

🛤编辑推荐

◎穿越历史与文化的现地之旅

“诸县多属榆林,故曰榆林道。”陕北聚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记忆。在十余年后,作者重返陕北,重走榆林道,遇见旧人,寻访旧迹,历史与现实、空间与时间的纠葛尽在眼前。他以恳切的笔墨,以古籍、碑刻佐证亲闻亲见,诉说米脂旧城的当年模样、统万城上的朔风呜咽、康济寺塔的沧桑过往,为读者呈现一场穿越历史与文化的现地之旅。

◎勾勒路途偶遇之人的生活

途经绥德、米脂、榆林、横山、盐池、同心,纵览安边、定边、靖边之景,在城镇、营堡之间悉心观察,作者又收获了此行的游历见闻。再见边关,再见故园——绥德嘬着烟锅的康老汉、在靖边土地上辛劳耕作的牛家老太太、白城则万荣大叔家的一窑灯火……榆林道上偶遇的旧雨新知的生活,于书中一一浮现。

◎触发记忆的欢喜与悲伤,寄寓深情,寄寓思念

一切都是触发记忆的开关,你永远也无法预知它们什么时候忽然出现,触发伴随记忆的欢喜与悲伤。作者把本书献给爷爷奶奶,笔下也时常闪回与爷爷奶奶相处时的温馨记忆。所写十年间陕北的人与事,实际也涵盖了迄今所经历的所有的人与事——那些已然离去的,那些仍在却无法摆脱“离去的人与事”的人与事。我们注定无法相伴一生,但我们却在彼此的思念与回忆中永不分离。

◎随机附赠彩色明信片,呈现蕴藉,呈现希望

身为摄影师,作者在旅途中曾随时用镜头记录下所见。此次以黑白形式将二十余幅照片插入书中,图文并茂,更加真实立体地呈现榆林道上的风土人情。特别选取“波罗池梁”“马号圪台”两张彩色照片制成明信片,随机附赠书中——波罗池梁上背手漫步的老汉与盛放梨花之下慈祥微笑的红衣老妪的形象,或深沉蕴藉,或充满希望。

🛤内容简介

榆林道,乍听似是榆树成林的通途,实为穿越陕西北部榆林地区的道路。在十余年后,作者再次踏上陕北之旅,重经绥德、米脂、榆林、横山、靖边、白城则、安边、定边、盐池、同心,又收获新鲜的游历见闻。胸怀历史,脚踏土地,笔下呈现榆林道上各座城镇营堡之中,那些路途偶遇之人十年来的现实生活。再见边关,再见故园——深厚的私人情感寄寓其中,这是献给过去的人与事的回忆之书。

胡成,自由撰稿人,摄影师。

目录
绥德…………009
米脂…………033
榆林…………075
横山…………099
靖边…………12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几年没有好好旅游过,读读游记就当出门了,陕北的风情,历史都写得很细致。就是很多吃食没有吃过,好想去吃一遍!
哈哈,看短评就知道,比喜欢更强烈的感情就是憎恨,讨厌你的人远比喜欢你的人更加关注你的一举一动,新书还没印出来,一星差评就先到了。习惯了。还好,有读过书的对于书的差评,没有读过书的对于人的差评,应当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而我自己对于我的书的评价一如即往:如果不是自己觉得最好的文字与影像,那么出版贩售岂非是不负责任?
一本怀念之书,一本苍老之书
感觉有点匆忙
文字像剪影,几笔勾轮廓,背后却能显出阔大世界。状物状景极佳,只描摹外部,让内里精神世界自我显形,比如这段:阍者枯坐门后,手捧一张不知哪朝哪世的报纸,神思已不知在何处何地。脚旁土灶,坐壶温吞的热水。墁地的机制红砖,褪尽烟火,遍生苔痕。准确又简洁。写西北荒凉的尘沙,却到处见到不张扬却始终不败的旺盛生命力和感人的烟火气。上次看到这样的国内作者写的非虚构还是很多年前的那本《草莽艺人》,二者有神似。苍凉外表和内里的火。
胡成老师总是在路上,用笔记录着西北的所到所得。土地上的人朴实也坚强,老龄化与人口剧减带来的无可奈何,一切都在继续着。
粉丝可能会很喜欢吧,吹得都有点儿肉麻,我觉得不如《陇关道》那本,也不如俄罗斯,蒙古那两本游记,这本书更像是粉丝福利。
不断变幻的脆弱命运+断壁残碑中凝结的时空。写得有点浅了。看得我好饿。想吃绥德油旋夹猪头肉、碗坨、手抓羊肉还有摊馍馍。
其实我不太喜欢看这种游记 这也是我个人的喜好问题 对于我很不了解的陕北风情 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猎奇的兴趣 但全书语言朴实 在对当地人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了对自己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真情最为动人 值得4星。
陕北的羊肉卖太贵了!